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5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长江中游地区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地域组合良好,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资源,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区内已逐步形成了一批我国及长江流域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区内矿产资源的组合特征及0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组合特征、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2.
中国食用植物油资源及食用油产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23.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4.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发展与稳定、独立与自主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理念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中面临一定挑战。面对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粮食安全观进行改革,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用于指导和助推粮食供给侧改革。文章尝试汇总当前阶段我国粮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主要形势和面临的问题,阐明当前供给侧改革是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的重要机遇,应该从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树立全球视野和双底线思维以及倡导健康与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着眼,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提供科学合理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5.
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陶建格  沈镭 《资源科学》2013,35(10):1959-1967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价值的认知是人们研究矿产资源的起点,明确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资源管理规制和资源市场机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矿产资源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矿产资源价值的定价是经济社会实现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基础;同时,矿产资源定价是依赖于不同的资源配置目的而形成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随着矿产资源可供给问题的出现,矿产资源竞争和定价权问题成为当前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定价机制也在逐步形成.供求机制是矿产资源全球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矿产资源的主要方法;在矿产资源市场上,资源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卖方和买方的市场势力来影响着矿产资源市场的演化,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是资源定价演化的两种基本形式.计划和市场是矿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直接控制定价、间接控制定价和自我控制定价机制是实现矿产资源配置管理的基础.矿产资源供求国际化、矿产资源市场国际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实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是面对当前矿产资源国际国内形势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重构矿产资源价值管理体系和实现矿产资源定价科学化是矿产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是实现资源科学管理科学化的保证;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市场管理是科学配置国内矿产资源的要求,研究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条件下,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资源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6.
山。犹如圣哲,沉稳敦厚;水,犹如豆蔻女子,灵动、聪慧。山水造就了世间美丽的生命。  相似文献   
27.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平的38.8%,但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基本上处于我国农业地区的平均水平,与常规集约农业地区的差距不大。然而,由于青田县人均生态足迹仅为0.6952 hm2,因此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8.
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优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关注,FAO考虑将其列为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为了更好的说明传统生产方式保护的必要性,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定量方法,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试图为传统农业区保护提供科学而量化的依据。结果表明: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现有生态经济价值为48.96×108元,其间接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8倍多。土壤保持功能是该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44.80%,初级产品生产直接经济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1.23%。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农业区直接经济价值并不是其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应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解和保护。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为从江县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9.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30.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紧密相关的,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