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介入策略使STS获得了进入科学活动“现实之轨”的能力,而不再是外在于科学世界,从而在文献分析、理论建构等传统方法之外获得了一种研究科学活动的新方法.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介入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含——“社会行动力”概念被引入.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场域参与范围、社会期望、角色扮演、介入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认同不足”等新挑战,文章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对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科学论文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分析模式,它在科学实践与科学论文之间体现出"反映式书写"的认识论逻辑,以默顿学派的结构功能主义和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为代表.而谢廷娜则以"建构论"为武器,从科学论文与实验室实践、科学论文由初稿到终稿转换序列、超科学场域的视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学论文所蕴含的修辞、利益、文学技巧等非认知方面.为人们重新认识科学论文的性质、科学论文与科学实践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概念与工具,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但同时她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她应用了社会决定论的理念.如何突破这一局限,尝试性地提出评价科学论文的实践视域观.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之意识形态蕴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学观是理性科学观,科学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拒斥,形成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的认识论优势地位。而这种祛除了意识形态的科学观受到来自学界的各种质疑,并说明: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历史发展过程、社会设置、社会力量,还是科学家的心灵归属,都具有意识形态蕴含性。如何合理对待二者的关系,文章认为:①理性为科学之本,科学知识层面、发展模式层面、社会运行层面及科学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渗入是有限的;②科学并非是超然的理性之思,其主体的、文化的、历史的、竞争的特征,成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交的基础;③人类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科学无法超越其"工具"宿命,意识形态式的关怀必不可少;④科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之间构成一个整体的辩证场域。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科技资源的整合,它对于现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对于提升珠三角整体科技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科技资源整合的内涵及路径,以及珠三角经济圈科技资源整合的路径规划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及对圈外科技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研究了当前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科技资源整合的整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评析SSK对默顿规范理论的诘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顿规范理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而SSK则通过“磋商”、“建构”、“利益”等概念来诘难默顿规范理论,其路线是:首先质疑默顿规范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点来解构默顿规范理论。在如何看待SSK对默顿规范理论的诘难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1)对于默顿规范理论,应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2)SSK并没有完全证伪默顿规范理论的精神内核;(3)默顿规范理论具有与SSK研究纲领的互补性品质;(4)SSK启发我们以平常人的眼光看待科学家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18世纪,西欧兴起的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使科学的成果浸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欧洲大陆进入了对自然进行全面、深入探索的萌芽期。本文的主人公沃康松就生活于这一时期,他深受大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好似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让科技的火种点燃了机器的"灵魂",开创了机械工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传统之间形成了相互分离、相互不信任的局面。而韦伯斯特则提出了“服务型STS”理念,强调STS研究者应树立“决策服务”,进入“政策之屋”,力图打破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之间的栅栏。“服务型STS”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论争,温、诺沃特尼与韦伯斯特就政策之屋内STS所应扮演的角色、服务型STS与学术型STS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对话与博弈。针对论争,从“STS是否有必要进入政策之屋”、“STS的服务对象是谁”、“STS应采取何种策略与决策者对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STS应进入社会实践场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