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二叶亭四迷的三部长篇小说,对作为时代殉道者的"多余人"、日本明治社会的官僚机构及其走狗以及日本近代文明,都作了十分深刻的批判,把二叶亭四迷的作品和明治维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可知,其作品人物既是生活在社会历史的大舞台上,同时又是这个大舞台的一部分。即便他们在日本明治社会中撞得头破血流,除了说明他们自身无能之外,也同样可以表明其失败的命运实质上是由社会历史本身酿成的。二叶亭四迷小说创作的批判性意义即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随后,一场抗震救灾紧急救援的信息在众多媒体中迅速传播。玉树需要外界救援的信息,需要战胜灾难的信心,需要心灵的抚慰。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台藏语频率的推出,是我国广播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受到了藏族听众的普遍欢迎。作为国家电台涉藏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藏语频率如何进一步提高藏语节目质量,增强影响力、感染力,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总结了藏语频率开播一年来的经验和藏语节目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军队油料科技创新内涵探讨入手,分析了军队油料科技创新的三个环节和两个外部支撑条件。论述了油料科技创新综合管理模式、过程管理模式、课题制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军民融合式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军队油料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管理过程,为提高军队油料油库创新管理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6月3日-8日,应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校长John G.VeresⅢ邀请,湘南学院党委书记肖地楚率团赴美访问。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家玉,临床医学系主任罗云海,护理系主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2日上午,2012年第九期林邑讲坛在郴州市文化中心三楼多功能报告厅开讲,中国修辞学会理事,省语言学会副理事长,省作家协会会员,湘南学院院长曹石珠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培显先生的《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是一部倡导“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理论著作,是建立在以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诗史思有机融合的批评标准来解剖当代文坛上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个案,也在个案剖析中让诗史思有机融合的准则得到证明和检验上的。无论从理论框架还是从批评实践上来看,都具有一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普遍性意义。但从批评应用对象来看,作品对抒情文学的的分析不够;从具体的批评层面上看,也有着重内容而轻形式的现象;而从其评论标准来看,亦应在诗史思三维中凸现诗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