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31.
1993年版之前和2003年版之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道德之“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上,从控制自然到亲近、保护自然;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从个人依附于国家,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到具有世界眼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尊重个人利益,提倡竞争与合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上,从依从和奉献他人到强调入与人的平等;在个体自身上,从忽视个体到引导个体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总体来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在从“社会本位”向个体与社会并重转变.在变迁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变,即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道德与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32.
高维 《教育导刊》2014,(6):10-13
一直以来,人们仅仅将教师视为实践者,而忽视了教师也有自己的理论.教师个人理论反映了其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其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撑.教师个人理论作为经验性的、个体性的认识,具有鲜明的表征形式.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创作和使用的隐喻反映了其教学信念以及其对课程、教学和自我的认识.通过教师的隐喻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3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日益重要,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08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城乡来源、有无恋爱经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害怕型依恋比例最高占58.66%,冷漠型和倾注型占15.38%,安全型比例最低占10.58%;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4.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对资产的有效管理意义重大。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很多单位尽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目前,事业单位在购置、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部分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处理,为了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本文将通过分析现状,以寻找资产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
随着信息技术在服务接触中的应用,自助服务技术已经成为服务企业实施服务传递的一个新的重要形式.纵观国内外自助服务技术的研究成果,发现有关该主题的探讨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内容有待营销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通过系统梳理自助服务技术文献,将对其理论溯源、国外重要研究成果和国内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最后提出自助服务技术进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高维 《教育学报》2015,(1):21-27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7.
大学教学艺术的主体和载体,即大学教师、大学生和作为教学内容的高深学问决定了其与中小学教学艺术在共性基础上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包括:教学艺术过程的定向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教学艺术内容的再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教学艺术情感的双向性与单向性的统一,教学艺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以及教师学术和教学智慧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38.
与1978年版教科书相比,2007年版教科书所呈现的角色种类迥异,一些"相同"角色的规范也变化明显且富有时代性;先赋角色、女性角色、古代角色、外国角色的数量都有大比例的增加:角色规范避免了1978年版教科书先赋和自致角色、男女角色、古今角色、中外角色"雷同"的现象,而更加鲜明、多元、开放.但2007年版仍存在着父母角色不平等,刻意避免功利性社会角色和社会问题以及对国外社会角色的呈现仍较"谨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9.
对112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幼时幼儿园教师形象的理解普遍是教书匠+保姆,普遍认为当下理想的幼儿园教师形象是妈妈+孩子王+多面手。来自农村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时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印象是小学化现象严重。现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富有爱心,能和孩子打成一片,具有多方面的技能是理想的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素养。  相似文献   
40.
新中国成立后,“园丁”、“灵魂的工程师”和“蜡烛”被广泛地用来隐喻教师,随着被频繁地使用,这些教师隐喻已经具有了相对稳定的意涵,甚至成为教师的代名词。新课改以来,一些研究者在倡导新教学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图下,对这些传统教师隐喻进行了批判,主张实现教师隐喻的转换。但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些隐喻已经形成的基本含义以及人们对这些含义的认同。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教师隐喻进行现代诠释,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时代对教师新形象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