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新课程——物联网技术实践课为例,简要介绍了运用后“茶馆式”教学法,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练、议、讲、做”活动,实现使广大学生较好地理解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物联网,并对其智能应用原理与方法有个初步认识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一、原生态的语文感知 原生态是自然科学术语,指的是物质的初始状态。语文感知。就是学习者(学生或教师)通过他的视觉与听觉主动感知言语对象(口头或书面的言语)后,对所提供的信息刺激进行独特的搜索选择评价,在重新组织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结果的一种物质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视界与文本视界发生互相碰撞、对话、融合,从而生成具有创造性的文本意义。原生态的语文感知就是指学生与课文发生对话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文本的一种信息搜索、意义评价、文本构成、成分关系等方面的具有创造性的初始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醒创新意识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环境。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善待学生的独特解法,容忍学生的“出格”想法(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切忌…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理论观点,阐述依照教学意图,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上机实验来诠释意义建构含义,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好收效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密度是海冰资源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变动范围。本文以渤海沿岸连续两个年份的平整冰和堆积冰为研究对象,将海冰密度分为实密度和表观密度两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实验和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渤海湾和辽东湾沿岸的海冰在密度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平整冰密度介于0.633-0.918g/cm3之间,堆积冰的密度变化范围为0.615-0.906g/cm3。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海冰密度大小存在差异,但是平整冰的实密度和表观密度均高于堆积冰。利用两种密度值计算得出的海冰空气孔隙率对于了解海冰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指导渤海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海滨海重黏性盐渍土淋溶过程中的盐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渤海西岸重黏质盐渍土进行土柱淋溶脱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淋溶过程中,随着土壤含盐量的下降,在整个过程中,Na+、Cl-随土壤含盐量的下降而下降;由于土壤盐离子的初始含量和迁移能力的不同,K+、Ca2+、Mg2+、SO42-的含量随淋溶水增加而减小,在淋溶水接近土壤质量后含量稳定;而HCO3-与其它离子不同,出现随淋溶液增加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盐离子的迁移,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盐量的的减小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从原土的8.50增加到土壤含盐量为1.6g/kg时的9.86,并在土壤含盐量小于1g/kg后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淋溶实验表明,在滨海重黏性盐渍土的淋溶改良过程中,需要注意因脱盐而造成的土壤碱性增加的现象,控制淋溶水的数量和采取其他相应的降碱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冰资源淡化研究与利用技术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了正在执行的"863"项目"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课题的有关海冰资源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最近几年在陆基海冰淡化技术开发及集成、海冰水种植与灌溉技术、海冰水灌溉技术体系和农业安全利用模式,以及陆基海冰淡化及农业灌溉应用示范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初语七年级(上)选录的《三峡》堪称三峡山水美文之经典和千古绝唱。教材称其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但事实是课文的选段其实并不是出于郦道元之手,作者另有其人——晋宋(南朝)时期的盛弘之。学术界对此多有考证,已几成定论,但是2009年6月版的苏教版初语教材却仍未加修正,实乃憾事。  相似文献   
20.
顾卫 《现代语文》2011,(3):144-145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力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则明确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质量和语感品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先后有四次提到“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