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阅读与作文紧密联系,互为依存。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与个性化的语言解读能力的培养,须有机结合,互为促进。而传统语文教学,考虑共性过多,凸显个性不够,统一的目标,同一的学法,划一的评价,像一道道金箍咒,磨光了学生个性的棱角,湮没了学生灵性的光亮。而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有差异,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各有不同,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品质必须在开放中生成,在多元中发展。因此,进行个性化作文的指导,须将“多元理念”引进阅读,须把“多元解读”引进课堂,把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解读能力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融为…  相似文献   
12.
实践体验型作文,就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情境,进而把实践过程作为文章素材。这种作文形式,既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看待生活,提高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又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一、自由放飞天性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对外部事物的独特感知,是形成独特语言的重要前提。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使学生在描写事物、叙述事情、抒发情感时用自己的话谈感受,用自己的方法作表述。而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独…  相似文献   
13.
重视问后调控训练学生思维黄桂林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激奇引趣、激疑引思的重要方法,为发挥提问的作用,须精心设计,并根据答问情况作有效调控。一、追问求全,训练思维的全面性。如学生对问题理解片面,应以追问作求“全”调控,以训练思维的全面性。如《少年闰土》阅读中...  相似文献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2,(11):27-28
“作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指导“作业”,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实践,使语言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语言库存,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它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语文创新教育,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进行改革,树立动态的知识观,开放的作业观。教师凭借开放的作业设计,辩证地传授知识,灵活地运用知…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激奇诱趣、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要保证提问效果,除了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问外,还须根据答问情况,对学生答问进行有效控制。 一、标度控制。教学目标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指向和归宿。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学生答问易带随意性,如不予控制,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因此,一旦学生答问出现偏向,则要及时进行标度控制。(1)适时中断,引正思路。如学生答问与教学目标无关,则在学生观点形成且估计不会有转机时中断答问,引正思路。如:“地下没有小猫的运动场,这说明什么?”(《养花》)这问题有学生认为说明小猫淘气可爱,肯动脑筋,能想法开辟活动场所。这显然偏离了目标,任其继续发言于理解课文无益。为此,可就此中断思路,以“它们为何不在地下玩呢?这说明什么呢?”将学生逼向“说明地上花多,表明作者爱花”这一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假设导读法”研究(一)——“假设”与教材钻研特级教师黄桂林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材的认识关系,阅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过程。要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者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深入透切地理解教材,全面准确地确定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2):24-25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其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试想,一个从没住过医院、而且对与医院有关的概念没有一点了解的孩子,一旦阅读中碰到“医院”“住院”“挂水”“把脉”等词语,不管教者怎样讲解,他也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必须在丰富学生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实践积累的前提下,根据阅读与生活间的联系,巧妙地把生活活水引进阅读,以帮助学生构建现实生活与语言阅读的联系,让他们凭借生活基础去感悟语言。一、凭借生活,感悟语言形象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11,(6):23-23,26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现象的回顾分析,对教学经验的梳理总结,对教学问题的有效诊断,对教学策略的有效探寻。对教者而言,无论是品尝成功,还是感叹遗憾,都是一种反思、一种提升。它能提示教师,既不为暂时的失误而沮丧,也不为一时的精彩而陶醉;它能引导教师从“境界课堂、理想教学”的构思中,透视出教学中的本质性差距和矫正性策略,以引领教学走向精彩与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