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2794篇
科学研究   56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83篇
综合类   253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62.
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企业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过30多年的原始积累,现已初具规模,但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融资困境。我国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在于: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3.
本文研究了影响凹透镜成像而产生会聚作用的几种因素,如介质折射率、透镜球面曲率半径等;给出了薄凹透镜发散/会来临界角;辅助透镜临界物距与两透镜焦距、两透镜距离的关系,从而澄清了凹透镜不能会聚产生实像的概念及产生实像的实质。  相似文献   
64.
听力理解涉及语法、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文章指出听力理解中存在的语言及非语言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5.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自终都是儒家的“道”。  相似文献   
66.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慕课、云课堂、雨课堂、对分课堂、精品在线课程、网络资源共享课等名词逐渐被高校师生所熟悉。变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变才能进步,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在变革中迎来了各种挑战,从教育教学理念到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管理,都需要寻求新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教育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7.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由几种微细粉配制而成的浆体的流变性能,同时通过加入不同减水剂,研究了减水剂对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自流浇注料的基质——“粉体—水系统”基本上呈宾汉姆流型,而适量的减水剂的加入会明显影响它的流变性质,对于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微细粉浆体的结构与其流变性质的关系,本文亦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党的历史与"三个代表"的关系,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的理解,同时说明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后现代派作家超越了传统的审美内涵,从而使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后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得以深化和扩展。在后现代派作家的艺术世界里,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故意模糊文学与哲学、文学和文化等之间已有的传统界线。他们摒弃历史、命运的视角来探讨人生,而选择不同寻常的诡秘哲学来影射迷宫人生,因此从二人的作品中升腾起具有哲理内涵的新型的后现代文学审美。同时二人有意无意沿用了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运动悖论,由此衍生出的无穷极限和圆形的迷宫世界观,都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的特殊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