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12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教育   19284篇
科学研究   6558篇
各国文化   181篇
体育   2318篇
综合类   2126篇
文化理论   109篇
信息传播   47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1075篇
  2020年   788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1216篇
  2014年   1794篇
  2013年   2332篇
  2012年   2587篇
  2011年   2755篇
  2010年   2745篇
  2009年   2292篇
  2008年   2309篇
  2007年   2565篇
  2006年   2373篇
  2005年   1939篇
  2004年   1047篇
  2003年   993篇
  2002年   959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991.
形成性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开放教育课程学习目标,即知识性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出发,构建了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管理运行机制及系统架构。并根据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架构,设计了题库和作业库结构,提出了基于六维约束的自动组卷算法。针对真实数据集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为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个性化、智能化评价将是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依据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对远程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完成学业的要素进行探讨。通过对访谈文本进行概念抽取、范畴归类和内容分析编码,研究分析了个人要素与机构要素的作用和关系以及各要素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和完成学业三个阶段的影响,并对学业支持服务展开了进一步探讨,旨在引发更多的远程教育工作者参与讨论与探索之中,以高质量、全方位的学业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993.
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与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领导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老师的组织承诺水平的?这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标设置、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等中介要素在高校变革型领导与教师组织承诺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309组高校学院领导和任课教师的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革型领导发挥作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高校变革型领导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路径,对中介要素所起的作用有了新的了解和验证.研究对高校领导者在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的自主动机和组织承诺水平,进而提高领导效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杨桂菊  陈思睿  王彤 《科研管理》2020,41(3):164-173
处于后发劣势的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很难通过跟随和模仿创新实现赶超。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了颠覆赶超的机会。但已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实现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本土制造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基于非主流的低端市场、利基市场的市场定位颠覆,差异化的服务设计颠覆以及运营模式颠覆是本土制造企业颠覆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实现成功赶超的有效模式。知识搜索(同行搜索和跨界搜索)是本土制造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知识与信息来源,机会能力是本土制造企业通过知识搜索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20,41(6):9-16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96.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97.
杨慧辉  潘飞  胡文芳 《科研管理》2020,41(6):181-190
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了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研究不同终极控股股东特征环境中的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股权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会抑制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越大,股权激励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越强;而且,国有控股股东与企业家型的民营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企业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相比,资本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股权激励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剧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98.
郑毅  刘文斌  宋泽宁 《科研管理》2020,41(3):194-2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术会议活动规模和公共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攀升,亟需建立起长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术会议评价机制来保障会议质量,提升会议绩效。当前学术会议评价管理研究中缺乏一种系统性的分析视角和框架,因此对学术会议的绩效内涵、生成方式及评价管理要点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从新组织结构学派分析视角出发,首先明确了学术会议作为一类组织的特征要素,并对学术会议组织结构中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本文对学术会议组织的绩效内涵及典型组织绩效的生成步骤加以厘清。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组织结构类型与学术会议类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不同类型学术会议的绩效管理评价中的要素、要点和方法工具。  相似文献   
999.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图书馆优化配置信息资源采购资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依据一流学科评估要求建立学科的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并结合TOPSIS模型得到各学科资金配置权重,根据资金的预算约束条件构建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借助MATLAB方法建立资金预算约束条件下信息资源采购资金最优配置方案,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案能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