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文化视野中的中美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文化视角对中美竞技体育体制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脱胎于移民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群-种族文化与美国的主文化特质,共同构建美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多元化形态;植根于几千年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群-民族凝聚力与中国的主文化特质,共同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民族凝聚力的重构和中美主导文化特质的融合,使得体育制度和行为方式出现变迁,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统一模式化面临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22.
一、“木雅”部落的分布和语言 木雅(Mu Nia)一词,在《新唐书·党项传》中记为“弭药”。其书曰:“其后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于庆州,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故地陷于吐蕃,其处者为其属,吐蕃谓之‘弭药’”。此外,其它历史文献记为:“木雅”,“木内”,“木纳”、“密纳”、“密纳克”、“母纳山”、“弥娥”等。这些都是木雅的不同音记。  相似文献   
23.
在结合WANN(1995)、MILNE and MCDONALD(1999)、TRAIL and JAMES(2001)、FUNK(2001)相继开发的SFMS(球迷动机量表)、O-MSC(体育消费动机量表)、MSSC(观赏性体育消费动机量表)、运动兴趣目录(SII)等动机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法、Cronbach’s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法以及单项与总体相关(Item-total)建构效度分析法等方法,初步编制与修订包含有27个题项、有学习意识、社会认同意识、健康和技能意识、社会身份意识和社会交往意识5个维度的体育消费意识量表,并形成了4个可供检验的初阶和高阶的体育消费意识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24.
结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发现运动技能学习既包含有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两个目标要素的目标结构,还包含有动力、操作和知识三个过程要素的过程结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反映着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练活动,教师/教练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主体,在相关过程要素的影响下,主体的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从而获得个体运动技能的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代刚 《体育科学》2012,32(4):3-10,28
处于消费社会之中,受到消费社会逻辑的影响,众多体育消费文化产品都统一筹划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时尚与品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归纳与演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发现:1)整个体育消费文化生产过程是由运动的身体、运动的空间、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符号共4个要素构成;2)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得以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文化正逐步成为区分和建构社会阶层地位的符号与象征;3)建构的模型显示,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建构与解释社会阶层地位的20%,第1建构因素运动符号对阶层地位总效应达到了0.41;第2建构因素是基于年龄的运动身体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26;第3建构因素是运动空间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8;第4建构因素是基于性别的运动身体对于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6;第5建构因素运动时间则是通过运动空间这一中介变量对于阶层地位的间接效应为-0.07。  相似文献   
26.
代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12-417,424
结合社会转型时期体育消费的时间特性,在总结传统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贝克尔的新消费行为理论对转型时期的体育消费进行了经济学的解读。研究发现,并非人们的收入或者说经济资本增加之后,可用于体育消费的闲暇时间就增加,收入或者说经济资本的替代效应决定着体育消费的"时间稀缺性"特征,使其不是享受闲暇时间,而是牺牲闲暇时间来工作或者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与学习,这种替代效应的产生除了与人的经济理性有关以外,还是与社会转型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7.
代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40-345,349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消费的本质特征,通过广泛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体育消费的属性、概念体系及其边界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体育消费的自然属性、主观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与符号属性,体育消费广义的概念是指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狭义的概念则主要涉及2种概念体系:一种是作为行为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心理或经济现象;另一种是作为活动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等综合性现象。后者的边界较之前者要宽泛,研究的内容也更丰富。进一步的结构性和层级性边界测定表明,普通意义上理解的体育消费边界主要涉及探讨在全民健身计划指导下社会各阶层在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大众体育消费,而不是涉及为实现奥运金牌争光计划的竞技体育消费、保家卫国的军事体育消费,以及满足特殊群体需求的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28.
代刚 《传媒》2002,(6):48-50
五年前就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位说话特别温柔的节目主持人,每天和老年朋友聊聊这、说说那,后来又听说她饰演邓颖超——她,就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持人黄薇。 见到了黄薇才知道,她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十五年,先后六次成功饰演邓颖超。正如给很多人的印象一样,黄薇性格开朗、思维敏捷、谦逊平和,而在广大观众眼里,特别在老年人眼里,黄薇的真诚与善良是最打动人的。  相似文献   
29.
体育消费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及特征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消费的经济学概念、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等、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研究、体育消费者行为研究、体育消费文化研究以及小城镇体育消费研究6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体育消费的研究范式主要集中于"消费经济学"、"传统社会学"和"消费文化学"3个方面,这3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立的核心解释性概念,应用途径与方法各不相同.从最后的总体特征分析来看,国内体育消费研究以传统社会学和消费文化学范式的研究居多,消费经济学范式的研究较少,分布特征不均匀,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各研究范式的深度略显不足.有待于开启新视角,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30.
从体育教学过程宏现层面上理解运动技能习得过程,试图重构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框架,并将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各因子转化为可操作性变量,运用AMOS数理统计软件,对开放性运动技能形成路径(以排球项目为实例)和混合性运动技能形戍路径(以背越式跳高为实例)进行分析.路径分析表明,无论是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还是混合性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原有身体素质越高,运动技能学习掌握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运用在混合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作用系数为0,没有作用力,可能与该运动技能项目的特点有关,单纯的机械重复运动,缺乏一定的策略性;在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作用力仅次于原有身体素质,总作用效应为0.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