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体育科学、文化、人生发展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辨证关系。本文认为,体育科学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而且影响着人类各种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的整体性,既包括主体性与体育文化的心理结构的构建,又涉及到体育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看待体育的整体性,要从主体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和人格完整性的多维视角,遵循体育的整体性与实施整体性体育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2.
(一) 究竟什么是学校体育?关于学校体育的定义与结构,有多种看法。我认为,简言之,它应该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全部有关体育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的总和。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  相似文献   
53.
比较旨在增加我们借鉴的知识,达到本国体育有效性改善的目的。苏联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1917年11月7日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属区  相似文献   
54.
论体育体制改革中的混乱状态与稳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育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各个方面,故在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混乱。本文就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混乱”进行简单的剖析,并就建立体育运动发展的稳定机制,以及有关主体、手段与效能进行了若干理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旨在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体育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思考的材料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日本国体育师范教育现状日本体育师范教育起始于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因为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对普及教育问题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体育当时也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  相似文献   
56.
本文旨在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体育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思考的材料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日本国体育师范教育现状日本体育师范教育起始于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因为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对普及教育问题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体育当时也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1872年颁布了《学制令》后不久,于明治11年10月24日(1878年)成立了第一所培养体育教师的体  相似文献   
57.
竞技体育战略研究及发展主线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竞技体育的战略理论,二是竞技体育的战略规划,三是竞技体育的战略政策。战略理论管的是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规划是抓安排与落实,而战略政策的功能则是保证战略目标和规划内容的实现。中国体育界近几年轰轰烈烈的“奥亚全战略”的研究及发展,引起的社从反响是巨大的。仅观近十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是呈周期性的“振兴”与“衰落”,目前可以说处于低潮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在开展竞技体育战略研究及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我们必须在这改革与开放  相似文献   
58.
近十年来中国体育周期性的“振兴”和“衰落”,说明了中国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和条件在时刻阻碍着发展的速度,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桎梏。剖析其现状,基本特征表现在十个方面,其中有几个特征是改革中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建国以来,中国体育已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进入了解脱困境和自我超越的第五个阶段。文章认为,中国体育实现超越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体育发展现。  相似文献   
59.
各国竞技运动训练体制的形成,都有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社会性质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造成了竞技运动训练体制的两太类别。因此,本文将采  相似文献   
60.
论学校体育评价与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评价与管理目标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学校体育评价的基本特征,学校体育管理目标与评价的关系,评价方法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