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物理教科书是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加强对物理教材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为帮助学生认真阅读物理教材,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了以下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2.
十四行诗是一种通行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英语十四行诗有较多形态。1930年代以来,朱湘、梁宗岱、梁实秋、屠岸、方平、卞之琳等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一时成为新诗尝试与建设的重要诗体。朱湘、卞之琳的翻译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其中,朱湘的译诗较多过滤掉原诗中爱情、忠心和崇敬等主题成分,却突出了自我哀伤情绪,并往往融入汉语的习惯表达。梁宗岱是早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最重要的译者,他的译诗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他们的译诗均表现出较鲜明的诗人译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3.
对系统设计而言,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其实现后果也往往不同。根据MQ数据到达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PU处理资源的Service,给出了使用VC 编程工具的实现方式2。  相似文献   
64.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从几首译诗的修改揭示郭沫若译诗的目标性和主体性,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5.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67.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生的现状出发,指出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同时就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8.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考察冰心对纪伯伦《先知》的翻译实践,第一部分以几组诗性意象为译写现象,考察文化因素在翻译实践中的地位,以意象为翻译单位,而不是句子,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这构成冰心翻译实践的光亮。第二部分集中考察纪伯伦原作中的隐喻,尤其是宗教式隐喻的翻译,纪伯伦的多文化特征造成了隐喻翻译的困难,而冰心在翻译实践中往往采取消解和字面维持的策略。19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展示了更多背景性制约。第三部分更进一步考察纪伯伦原作中一些宗教哲学观念的翻译,冰心似乎并不成功地处理了这些宗教哲学观念,这一现象应当引发人们的思考。第四部分,余论,结合冰心在1920年代的创作,谈论冰心在翻译中的自由和敏捷,和大胆的书写活动,以及相关的翻译现象的理论探索的前景。  相似文献   
69.
针对学生的情感,教给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习、生活和认识周围的一切,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特性是情感思想目标的内含。实施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调控教学环节的操作过程,是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谋略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艺术技巧的创造。望子成龙甘为孺子牛,盼学生成材愿作人梯是做父母和教师的共同心愿。怎样做牛、怎样架设人梯,当然有各种策略:百依百顺、任其自然、逆来顺  相似文献   
70.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一个主要渠道。而采访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向采访对象提问。传统的新闻采访学教育,更多地强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尊重对方,尽量不要提对方不愿回答或令对方难堪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然而,采访的题材千变万化,被采访者也各不相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特定的采访任务、特定的采访对象,当常规的采访方法无济于事时,不妨使用一些非常规的采访提问方法。“激将法”便是其一。以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而著称于世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70至80年代曾采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