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成龙 《考试》2011,(Z2)
高考关于表现手法题的表述及答案显得不太统一,如有的试题题干表述为艺术手法,有的则表述为表达技巧,也有的就具体确定为修辞手法,而在答案中,大部分都指向具体的几种手法,当然有的要求较宽松。  相似文献   
102.
103.
唐江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颇有建树,他的口语交际课,总能让学生收获很大,让听课教师受益良多。他的《走进言语现场·问答之间》一课教学,就充分彰显了科学明晰的课程理念、巧妙自然的教学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知识教学。从中,我们获得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让口语交际训练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4.
成龙 《陕西档案》2014,(4):50-50
陕西烟草系统档案工作虽经"目标化管理"、"优秀档案室创建"等措施有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着诸如档案室硬件设施不全、管理人员工作技能不强,案卷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哲学思维抽象性、批判性与反思性的特性,对应的思维方法为抽象、批判与反思。将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到语文观课评教中,抽象意味着从课堂呈现出的现象中抽取出更上位的概念并以之为评议角度;批判意味着追问与澄清观课评教参与者行为的观念前提,并依据标准展开评议;反思意味着观课评教双方均对自身的行为与观念作出批判性思考,以更为准确地认识自身。语文观课评教的哲学思维运用,符合理性精神的要求。观课评教活动的参与者在哲学思维的运用上,有着共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近日,读了吴从伦老师的《用尝试法学文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7.4)一文,深为吴老师敢于"尝试"的精神所感动,但其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促织》一文的教学,笔者却不敢苟同。在此,列叙所疑,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7.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根据当前网络架构,本文将对数字化双向改造的基本目标与三网融合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进行探讨,从物理网络角度与服务网络角度与对下一代数字电视网络的需求展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题型上一般设置为选择题,其中的干扰项(错误项)在命题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对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作了规定。该条借鉴外国的最佳证据规则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标准,对不同种类的证据形式通过比较,对其证明效力的大小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为了在司法活动中更好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规则,有必要对最佳证据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