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2.
关于中国有无史诗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许多民族产生初期,人们为了让后代记住该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便将该民族神话中所反映的以及当时所发生的社会斗争、生产斗争,使用神话的表现方法,按一定的联系编成系统,进行咏唱传诵,经过传播加工,形成了艺术地神话式地表现该民族历史的民族史诗。史诗能完整地记录民族初期史,能系统地传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传播生产劳动经验和科学文  相似文献   
43.
读着《沉醉之路——变异的柏格森》(以下简称《沉醉》),我慢慢沉静,渐渐沉醉。 《沉醉》已不是我们看惯的哲学著作样子:它不再只是单单地概念分析,抽象论证,而是比喻迭出,色彩斑斓,遍见池塘春草,园柳呜禽,更有野芳幽香,佳木繁阴,所谓诗意表达也。作者甚至用小说笔法,富有想象地虚构一些内容。在《沉醉》中,“时间脱钩了”,逻辑也脱钩了,“艺术成为第一哲学”,乃至这部学术著作,风生水起,情趣盎然,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哲理性的散文作品来欣赏。  相似文献   
44.
李明珠 《文化学刊》2009,(1):153-153
李明珠在《文章》2008年第5期《我们离经典有多远》撰文指出:当我们提出“离经典有多远”的问题时,关键是要问:我们离经典的精神有多远?提出“重读经典”,根本在于整个社会要有经典的精神。什么是经典的精神?经典的精神包括正义、公正、民主、平等、诚信、良知、独立、自由、真理、理想、和谐、包容、创新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最需要“重读”、守护和践行的。如果仅仅把经典当作研究对象,而在研究中缺乏经典那种“介入”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现实问题无动于衰,不发一言,那么经典研究就成了象牙塔中的自吟自唱。  相似文献   
4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无数的先贤将他们的思想精髓留给了后人,这是我们的无价财富。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有不少的困惑和烦恼,不妨让他们借助经典的力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46.
李明珠 《甘肃教育》2013,(23):55-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的产物,势在必行。经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领会及以往在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探索,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以为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课堂要求应该体现在“师生互动、主体参与”上。  相似文献   
47.
想象与夸张,是庄子寓言中一道神奇的风景。庄子的想象与夸张,与一般文学创作的想象夸张大不相同,它玄妙、怪诞、飘渺、神奇、诙谐、幽默、博大、无极;它超越了一切界限,冲开了一切束缚;它是非理性、非逻辑的极端:又是浪漫别致的哲思智慧。  相似文献   
48.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相似文献   
49.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注释的处理方式较多,不同的作者、编辑和出版社,对各类图书注释的版式处理有不同要求。目前,由于页末注(脚注)被认为“便于读者检阅”,“比较起来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在理论学术著作中应用最多。其次是章(篇)后注(如《民族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后注(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两种注释方法结合使用的书籍也不少见。有以书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有以篇(章)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等);有段后注与篇后注并用的,多用于古籍的注释整理。由于文内注  相似文献   
50.
[片断一]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这篇文章,谁能告诉大家文章写了件什么事?(学生说)大雁的母亲悲痛欲绝,决心为孩子报仇,她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熊发来的报道。课件出示: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痛欲绝,她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