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5年运动心理学专家,里德尔教授来华讲学,介绍了“福莱斯特心理负荷症状调查表”,但未介绍评定方法。现在,我们拟定一种评定方法,通过测定少数教练员的心理负荷,认为此评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2.
一、前言: 在身体运动中,任何运动动作,都不外时间、空间、力量三种要素。主体用力的大小、方向、幅度、快慢决定着运动中的身体及其各个部位的时空变化。探索身体运动动作的时空误差,可以帮助分析一个人的时机控制能力。时机控制能力是各种反应能力的复杂综合,也就是一个人在时间认知、空间定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以多功能QSF—全身反应时间测试仪,对体校和普中学生88人(男42女46名),进行视(听)全身反应时间的测试。运动员与中学生人数各占1/2,相互对应,匹配成双,性别、年龄也完全一致。测试结果,简单全身反应时间中学生灵敏些。选择全身反应时间,无论视还是听—全身反应时间,运动员都较中学生迅速得多,差异均非常显著。而纯受体力、技能决定的纵跳腾空时间,运动员则远远优于中学生,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5.
26.
一、荣格及其向性分类: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性格向性说的代表。他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把性格分为两大类。外向型:这种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对外部事物表示关心。开朗、活泼、善交际、富表情、独立、果断、不拘小节,容易接受客观情境的引诱,富有油然而生的多方兴趣,善于活跃斡旋于周围群体之中。内向型:这种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对自身的事情极为关心。沉静、  相似文献   
27.
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探讨。指出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由六种运动心理观点所构成。即,运动发展心理观、运动保健心理观、技能形成心理观、运动竞赛心理观、运动战术心理观和心理训练心理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行进间分神对运动动作的影响, 本文以自制全身反应时间测试仪测试被试的视(听) - 动全身反应时间和踏地时间。以光电速示器在被试身体运动行进间, 同步呈现1/10 s的识记数字,要求记忆。然后比较跳跃80 cm 插入分神识记内容的反应时间较一般跳跃的变化。结果,跳进中加入分神识内容的反应时间、踏跳时间、准确性都受到显著性影响。另外, 也验证了运动中识记较安静时识记效果大减。  相似文献   
29.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是在相互联系中发展的。因其历史短暂,严格区分它们的对象与任务,尚有困难,其沿革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发展、与其相邻学科相互渗透的三个时期。体育、运动心理学科,在我国,于50年代末期,才在体育院系作为正式课程开设。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于1980年先后成立。这对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一、问题: 身体运动的发展过程,就是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体育概念、运动表象和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目前,关于运动能力发展的研究,如:Miles.W.R的“反应时的年龄变化”,Hetti-nger的“男女力量的年龄变化”,Briggs.P.F.Teelegen.A的“全腕打扣活动的发展”,Fleishman.E.A的“立定跳远的发展”,Cron.G.W的“平衡的发展”,以及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