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武兵  武冬 《武当》2009,(11):7-8
1、桩功:桩功训练是中华武术独特的练习方法,武术点穴更注重桩功的修炼,目的是培养人体的气血通达、纯心静气、周身劲力、身型灵敏等能力。桩功包括人字桩、天字桩、开合桩、升降桩等,练习时间由短至长。桩势高中低互调,切忌练成“死桩”。  相似文献   
32.
武兵  武冬 《武当》2009,(10):9-10
点穴功,因其功效显著,功理精深,故成为许多武术爱好者渴求修炼的功夫。对于点穴功,现在有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种是借点穴功奇特而无限夸大,言至神乎其神的地步;另一种则是存有偏见,认为点穴功是虚夸的玄术,根本不存在。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为此,有必要正言点穴功。只有抛弃玄虚,丢掉偏见,才能直视点穴功本貌。  相似文献   
33.
摘要:以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首次颁布的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文野互补、视频对比、亲身实践等步骤和方法,访谈整理了主要创编者门惠丰和阚桂香教授的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经历及对当今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变化评价,旨在全面真实地梳理与记录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总结其中创编规律,发现当今技术流变问题,促进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本真化、科学化、竞技化发展,推动太极拳全面走向世界。本文内容包括: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动因与申请、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组织与实施、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撰写与拍摄、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规范与流变、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历程、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34.
在现实生活中当遇暴徒持匕首行凶时,能够徒手制服暴徒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暴徒在行凶时,依靠匕首可以壮胆施威,首先在胆量上占得了上风,其次匕首杀伤性大,再者暴徒行凶心狠手毒,且常以人体要害部位作为攻击点,所以广大民众面对此类暴徒时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35.
为了落实一系列有关武术进学校的号召,促进亿万学生身心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武术事业发展,创编广大学生喜爱的真正武术操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大事。为此,我们采用文献资料法广泛梳理发掘以往武术操的经验,吸收众多操的优点,通过长期武术教学实践深度认识武术操核心内容与价值,反复实验多方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完成了《功夫青春》武术操的创编和初步实验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主要武术操之一。本研究还有待大面积推广后,不断完善修订,需要从生理等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也期待在学校武术系统工程的支持下加强实施的教学、培训、评价等工作,真正让武术操服务亿万青少年。  相似文献   
36.
研究认为传统拳课程目标中应该体现传承民族文化,宏杨民族精神,保留民族文化遗产的思想高度。目前教学大纲中在拳种选择、安排顺序、时数规定、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学科角度进一步完善。传统拳种课程内容选择包括不同拳种以及同拳种下不同流派的选择,不同拳种选择原则是按技法特点和人体结构特征分类选取,按拳种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构建拳种内容体系,基本分为五大类。同拳种下不同流派内容选择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横向,审视各家各派共性的内容,抽取最为基本的内容。纵向,深刻把握拳种技术核心,不断优化内容体系。目前传统拳课程教学方存在不足。如:划套路式教学模式,没有突出传统拳的特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里真正达到大纲要求。总结提炼传统拳课程教学模式,是由桩功入手,突出核心功法练习,强化单操,配合拆手练习,功套用一体的技术结构,同时要上升到民族精神培养与文化修养层次的文化要求,由此构成具有整体性的传统拳种课程模式。课程支持体系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37.
摘要:剑本质是格斗卫体的兵器,剑术实质是一种击刺之术,早在汉代就有“剑道”记载,随着时代发展,剑的功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格斗、礼仪、道法的器具,但是,其本质依然不可脱离“武”,特别是作为体育属性下的剑术,由术入道,更是彰显剑器与剑术的本质属性,然而在体育转型大背景下,中国、日本、韩国的剑术(道)虽然渊源有关,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值得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法,通过对中国剑术与日韩剑道的技术体系进行剖析研究,试图借鉴日韩两国在剑道上的发展模式,反思中国剑术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窘境,促进中国剑术的发展。研究显示:剑术的发展应以打、练技术有机的结合,则是发展与推广中国剑术的技术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中国剑术应借鉴和吸取日韩剑道实战发展模式的优点,取长补短,兼顾演练与技击内涵,加强实战技法对抗,两者兼顾发展;提炼、整理,统一规范中国竞技剑术技法、剑术演练与相击形式的整合,科学合理的借用成熟的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完整地保留武术剑术技术和理论体系,加以贯彻和渗透浓厚的武术文化特色,追求完善“文化”“技击”“健身”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38.
14、暴徒右手正握匕首反向上刺我下颌,我疾动应变,含身后闪,用右手横向刁抓拧其手腕,同时我身体左转,右步撤于暴徒身后,连发左顶肘猛击其心窝要害,制服暴徒(图35、36)。用招要点与提示:刁手拧腕准确有力,转身撤步连贯快  相似文献   
3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运动实践等方法,研究了武术套路竞赛单对统一的历史、特征、方法等问题,经过分析目前武术套路竞赛中存在的技法缺失和劲法失真问题,以及单练套路与对练套路严重不匹配问题,以及对“打练结合”理解的误区,深刻认识武术套路本质与特征,最终提出了“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单特指套路演练,对指套路式的对练,统一是指技法结构一致,实用劲法真实。强调套路“拳势”,单练与对打统一反映了武而文化、体用合一,重视过程,和合中庸等一系列思想,从比更高、更快、更强模式中解放出来,进而比和谐(单与对统一性)、巧妙(拳势结构复杂性)、修养(攻防转化柔化性),形成重体能更重技巧,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比赛更重修养的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比赛模式。结论:1)武术套路构成基本单位是具有攻防技战术特征的——拳势。拳势不是随意的拼凑,必需具备战术意图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可用性即攻防实效,能表现为“对打”。拳势攻防性是套路本质特征所在。 2)遵循套路结构的逻辑,如,路线结构是符合格斗“阵形”布局,动作衔接是遵循攻防转化规律,整体套路符合拳种要求。3)不同拳种的单练套路必需包含该拳种的若干主要拳势,同时,还必须使用主要拳势完成回合式、串联式等的对打形式。4)套路比赛是单练与对练统一的形式,单和对形式都要在“套式”模式下进行,评判主要标准在于对拳势合理性、多变性、艺术性等综合的整体性以及单练与对练的高度一致性。建议:单对统一是体用兼备的真正反映,是打练有机结合,是未来套路发展方向。建议首先在一些拳种比赛中采用此模式,不断完善本模式,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10级武术专项训练中做了小范围的实践运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0.
从学科的角度,按照学科的窄定义、建构学科的基本标准、学科的结构特点等学科知识对民族传统体育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存在的学科属性不够成熟和系统、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工作有落差等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界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并提出应该从学科角度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应该先完成武术学科的基本建设、注意从运动项目的具体形态入手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