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笑玲  高茂章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51-252,25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高校体育市场的特点,找出高校体育市场滞后的原因,提出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思路与对策,以促进高校体育、高校教育以及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晨晚体育活动点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社区晨晚体育活动点负责人总体年龄偏高、多是离退休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偏低;晨晚体育活动点结构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等、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场地条件亟待改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法规亟待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层次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的高低及掌握知识多少,而设计出的适合于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的模式。教学实验表明,分层次教学法能满足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投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日两国高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择、课的类型及教法的对比,探讨体育课改革的新趋势,以为中国高校体育课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和新农村体育现状为依据,探究和分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制约新农村体育的保障体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实验研究法对开设定向运动课程进行三个阶段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为使学生更好的接触和掌握定向运动,丰富和充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尽快全面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课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河南省体育场馆的经营性质、经营内容与效益、注册与缴费、体育场馆经营与消费对象活动的特征、体育场馆社会指导员状况等的调研,总结出河南省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已逐步实现了全额预算管理向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的转变,构建了河南省体育场馆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并对如何建立创新机制提出见解,目的是让场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郑州、商丘、南阳、洛阳、新乡5城市80个乡镇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研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河南省39名教练员和41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河南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整体良好;教练内在动机、教练外在动机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和团队表现呈负相关,与个人表现呈正相关;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正相关;运动员认同调节、内射调节、外在调节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正相关;运动员无动机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