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之弊端进行了分析,并以运动解剖学课程为突破口,提出了构建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新教学模式(主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12.
考察民俗体育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民俗体育形式自身的特点和运动主体的身体建构本质,发现在宗教仪式“娱神”功能的掩饰下,民俗体育潜藏着“娱人”的本质。民俗体育以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为基本依据,以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为条件,以遵守社会规范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主体的个性,体验着身、心、宇宙最完美的和谐,从而获得掌握自主权力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和谐之美的身体。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他者”变为“在者”,真正实现“回归身体”这一现代身体文化主题,势将成为民俗体育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及其继承者的解释现象学方法,启示我们在进行“健身气功”研究时,要从“健身气功”固有的观念认识中解放出来,重新思考“健身气功”创造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健身气功”创造者的意图、地位、愿望以及社会人所处的地位、所有的意图、愿望、需求等方面作全面的解读,防止脱离实际、走向唯我论和虚无主义,对“健身气功”的研究内容作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族传统健身养生教育中,存在学校基础教育匮乏、社会观念局限、民族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致使对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提出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设想。首先应该解决民族传统健身养生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开发等理论问题。进而得出,对教育的本质和课程的本质的理解,是开发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的依据;以探究性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是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华佗五禽戏创编的文化机理及其现代健身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佗五禽戏创编的文化机理及其现代健身意义进行了探究,结论是:华佗在天道自然观的影响下,运用阴阳、五行及气血等传统医学理论,以防病健身为目的,以运动脏腑和脊柱为原则,以和谐身心为手段创编了五禽戏,为后世的健身养生开辟了先河。现代健身意义: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适度运动可以防病健身,对脏腑和脊柱的运动锻炼是增进健康的关键,在身心自然和谐的状态下进行锻炼,更能促进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民俗体育以精神信仰为核心,建构出了特色鲜明而又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它所表现出的文化与组织特征,内涵着建构身心和谐的精神本质,这正满足了现代人追求人性回归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也为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服务于大众养生健身,实现产业化发展,将是广西民俗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同时,这一发展趋势对于建设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模式的广西特色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型教学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太极拳专项课教学中应用探究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用语言学和比较学方法,对“健身”词意进行辨析,并窥视“健身”一词所负载的健康观念,以探讨现代健身理念及其方法的现实意义。结果发现,“健身”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且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健身”的词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的健身理念应该更加体现现代人的和谐意识,在这种和谐意识的支配下所选择的健身行为,也就应该更加理性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健身气功"概念形成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其中蕴涵着两种身体文化观念,其一是以"气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身体文化观念,另一是以"健身"为代表的西方身体文化观念.这两种文化观念共存于同一个名词之中,结果造成了"健身"观念与"气功"运动形式之间的名实不符、健身效果计量评价与感觉评价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