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论大众传播的通俗化现象贾华强,罗锐新中国46年的大众传播事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在传播事业的结构、传播队伍的构成,还是在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第一阶段是1949年──1979年的30年,传播事业处于计划经...  相似文献   
12.
罗锐  于景云 《大连大学学报》2003,24(6):94-95,10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做尿微量蛋白mAlb,IgG以及NAG的测定,结果两组作对比.[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尿微量蛋白mAlb,IgG,N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阶段运动休闲生活方式形成的动机与限制因素。研究认为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是价值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阶段变化理论、休闲限制理论、休闲动机理论构建了研究的假设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所受到的动机与限制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提出了促进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罗锐 《生活教育》2013,(8):43-45
作为一所新建的县局直属学校,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长江路小学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坚持"和雅"的办学理念,倡导"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实践名校、名师、名学(生)的"三名"特色办学思路,以出色的教学业绩,引领特色教育发展潮流。学校先后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 ,玉林市教委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 ,认真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紧扣这一根主线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紧扣主线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1999年 ,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我们把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列为 2 0 0 0年的首要工作。首先 ,组织了专题集中研讨学习 ,又召开各级教育领导干部会议、全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突出抓好骨干校建设努力扩大职教规模罗锐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为使玉林地区职教工作在1995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突出抓好骨干和重点学校的建设中专、技工学校和重点职中是我们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职教中心是沟通三教与社会各部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对教育传统的反思 ,对教育科研成果的集成 ,对世界先进教育的借鉴。这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是素质教育由理论的探索变成生动的实践。课改 ,点亮基础教育的前程。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这既是课改的理想 ,也是广大教师的切身体验。教师是课程实验的主体 ,也是课程建设的生力军。课程改革将课程还给教师 ,给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课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使教师由课程的工具变为课程的主人 ,使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改 ,点亮教师的前程。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由学科本位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利用信息,体验"三生教育"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不断让学生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  相似文献   
20.
13-14世纪前后,欧洲社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便是近代城市的兴起。这些自诞生起就把自我置身于欧洲大陆-地中海经济网络之中的商业中心们,开始了他们对中世纪伊始就自给自足的、以庄园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经济体系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进而是政治领域、精神文化素养的彻底改变。处在中世纪尾声阶段的罗马天主教会及其教会文学理论,也便在近代的前夜这一时间段里,绽放出走向终结前最为璀璨的花朵。由于新旧两种经济因素在这个时间段内交叠,教会文学作为当时欧洲文学界的主要代表,自然而然便既要传承封建神学的世界观,也不得不同时蕴涵着新时代人文主义的光辉。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天主教经院哲学便提倡用理性思维阐释神学。在这个过程中用神学教义阐释文学理论也便是赋予文学美学合理性、合法性的唯一道路。他强调文学的形式论本质上是对认知三位一体教义,尤其是认知上帝的形式--"圣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