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有效教学的“一全、两效、三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一全——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是判定教学有效与否的唯一标准。那种只注重培养体育尖子,忽略或放弃弱势学生的教学只是部分有效或低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  相似文献   
42.
<正>在高考中增加体育内容,让高考这根指挥棒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曾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梦想。但是,体育考试的操作难度太大,难以实现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但如果在笔试中增加体育内容,又很可  相似文献   
43.
<正>不久前,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先后在郑州市、洛阳市两地举办了河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该次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篮球、排球、短式网球、健美操等多个项目;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教  相似文献   
4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详尽、具体的学习目标,从水平一到水平五,新课标提出的“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达到的行为目标就有251条之多。面对只有目标体系,缺乏具体教学内容的新课标,体育教师将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对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归  相似文献   
45.
问:活动场地小、器材短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怎么能保障?更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就要不断更新器材,除了正常购买,应该如何保障体育大课间的器材供应? 答:每天上午25 ~ 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上一节体育课,或者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即为满足"每天一小时"的要求.因此,在开足体育课时的前提下,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了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关键.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场地和器材问题,但完全没有场地器材的学校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也属个别现象而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从场地和器材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场地狭小条件下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许多场地狭小的学校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在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简要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46.
<正>开封高中自1983年开始探索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了"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学生运动兴趣选项分班教学",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开高体育人从"激发兴趣"这一朴素的动因开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一发不可收拾,一改28年。他们在改革历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夯实基础、突出专长、受益终身"的体育课改理念,其改革实践已成为全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有力实证。要说开封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就必须从这场改革的发起者、策划者和践行者——孙庚白老师说起。  相似文献   
47.
<正>一、面临尴尬的体育教学生成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课程的生活性和生长性。认为教学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交往互动,相互补充,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变化,并不断有新的主题出现,新的目标生成并获得新的发现。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生成中不断加深体验和认  相似文献   
48.
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把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有机融合起来,保证适宜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在技能学习中融入体能练习,在体能练习中加强技术指导,注重加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的锻炼,在融合的基础上灵活侧重等,是实现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有机融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9.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响亮口号,也是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许多教师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但近年来,在运用这些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形式化、表面化和单纯化的倾向。如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把动作技能的学练变成了动作要领的研讨;不考虑动作技能自身特性而盲目套用探究学习方式,原本高效的技能学习由于追求形式而显得低效甚至无效;教案上充满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字样,而实践中却很难观察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表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