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灾后心理援助的操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强调,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要科学有序地进行。在我国心理援助专业人员仍很缺乏的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将在心理重建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心理援助有哪些科学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如何进行,学校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宠物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影响。方法:用自编问卷对197名养宠物犬的儿童及其家长和205名不养宠物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养宠物犬的儿童与不养宠物的儿童在社会情绪三个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相比不养宠物的儿童。养宠物犬的儿童孤独感更少(X~2=39.15,P<0.001),其报告单独在家感到孤独的占12.0%,不感到孤独的占80.2%,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38.7%、52.2%;养宠物犬的儿童分享倾向更强(X~2=8.20,P=0.017),其报告非常愿意和他人分享的占82.2%,只和喜欢的人分享的占14.7%,不愿意分享的占3.1%,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72.8%、25.7%、1.5%;养宠物犬的儿童更愿意照顾幼小儿童(X~2=25.88,P<0.001),其报告非常愿意照顾他人的占加40.1%。愿意的占49.7%,不愿意的占10.2%,而不养宠物的儿童分别为23.7%、47.4%、28.9%。此外,儿童与宠物亲密程度的诸多指标与分享倾向及照顾幼小儿童倾向正相关(r=0.17~0.35,P<0.05或P<0.01或P<0.001),与孤单感倾向负相关(r=-0.20~-0.23,P均<0.01)。结论:宠物与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值得重视,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众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成功;有的人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的身心俱疲,积劳成疾,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你怎么应对压力。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何谓智慧?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是也!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会比无知痛苦更多。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向…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现在是压力时代.知识分子的压力比过去多、比过去大。我对此说存疑。过去有过去的压力.现在有现在的压力。二者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很难做量的比较。若一定要比较.我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纵向不比过去大.横向不比过去多。遥想当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挨批判.做检查,思想改造.劳动锻炼。既触及灵魂.又触及皮肉.压力不能说不多、不大。虽无确切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及其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的一代不仅需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深厚扎实的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项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秀心理品质。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例如,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形成了孩子的不良个性和脆弱心理,使之难以承受一点点挫折和困难;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家庭的破裂等)使孩子的心灵遭受严重的创伤,形成了各种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与偏见,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个性遭压抑,并难以和同龄人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对孩子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而许多教师和家长不能适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陷入迷惘与困惑之中;还有一些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至酿成了一些孩子厌学、弃学、离家出走以至轻生的种种严重后果。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此,本刊编辑部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在本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课题,刊登有关文章,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和我们共同研究新时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将对方引入自己的权力或感情范围内即为“诱导”。这是一种寻找条件或机会以求能够驾驭对方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技巧。人际心理学中把能使人动摇的根本力量分为6种社会力量。这6种力量越相互补充,越能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国兴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论》一书,作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于2012年10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阅读全书,沁人心脾的种种清新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8.
19.
素质教育与心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身与心的统一体,二缺一不可。人的素质可二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育包括开发智能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生命体验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方面,生命全程理论被广泛运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与其他人的生命互相牵连的。这种联系在生命全程理论中被称为“生命链接”,个体行为不仅受制于个体特定的生命阶段和本身定位,而且受制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