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新时期我国大众体育的几个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研究大众体育新时期的特点 ,阐述了我国体育体制的转变、城市化人口的增加、特有的业缘居住关系的打破 ,原有的大众体育活动从经费的来源、场馆的利用、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个体之间的联系方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形成了新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大量阅读梁启超著作和学界对梁启超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梁启超关于培育“新民”的言论和实践,构建出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体系。研究得出,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三育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强国保种的妇女、儿童体育观”等思想。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他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倡导国民的体育主体地位;他基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体育成为中国思想启蒙和构建民族认同的重要阵地;他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推动了体育在教育领域地位的确立;他的女性身体观为我国妇女的解放和女性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具有工具理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促进了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体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中国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自强之路。梁启超所开启的国家主权和“新民”塑造的观念成为主导百余年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对我国当代体育事业发展和公民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社会分层理论为立论基础和研究基点,提出了公共体育服务"层级化"的观点,文章在分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认为,以具有多元化体育需求的公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体育服务,需要具备实效性、适切性、均等性的特征。基于这样的现实,公共体育服务的"层级化"要在规划设计层面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地气"的结合,在政府角色层面"掌舵"与"服务"的统合,在体系运行层面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可从拓宽公共体育服务来源、依恃中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进行"层级化"的规划设计和统筹布局、建立"政府+社会"的评价反馈机制、建立配套制度6个路径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层级化。  相似文献   
5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水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学生写片段的凭借是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读课文中的段来认识构段规律,掌握构段方法,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一、分析目段范例,认识构段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从写段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段落,逐渐将构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构段的规律。构段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年级课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如《课间十分钟》第四自然段;(2)因果关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H段;(3)并列关系,如《富饶…  相似文献   
55.
黄亚玲 《山东教育》2005,(30):26-27
从教近十年,我历经了从托班到大班的两轮循环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十分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注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6.
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确定是以文献计量学理论为依据的,采用的方法为索引法、文摘法和专家咨询法,共确定了20种期刊为核心期刊。运用研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步骤以及研制结果,分析了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与研究及其在体育专业类核心期刊刊载社科论文情况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了概况,通过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社会体育学、奥林匹克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体育哲学和体育伦理学7个方向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认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主观诱导性强,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2)宏观、空泛之论占一定比例,微观、深化的研究尚显不足;3)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4)学科建设研究滞后,学科体系尚待完善.并就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体育院校图书馆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年购书经费、馆藏文献、现代化设备、人员素质等及信息服务的方式、方法、内容、形式、范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归纳出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和选择信息服务模式的依据,提出了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59.
从发挥体育院校图书馆情报职能着眼,为模索体院读者的情报需求情况,对委属6所体院进行了调查。通过8个方面的调查,揭示了各读者群的需求及情报需求的主要障碍,为探讨满足读者情报需求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