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必须完整继承其知识体系,进入学校体育体系和进入全民健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11,31(12):79-83,93
原始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祭祀与图腾崇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肢体活动逐渐演变为审美体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同。对美的认识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和活动方式。但是,中西方文化对于身体美的最终认识,都是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都更珍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体育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精神元气,回归体育美的本原。  相似文献   
13.
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对当代陕南龙舟的现代化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对区域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考察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在分析陕南龙舟非遗管理、经济推动、旅游开发“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体育研究至今,我国的体育人类学从萌芽、成型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人类学研究涉及学科基础理论、少数民族身体运动游戏、竞技与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与人类发展等各个方面,正在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成为体育的新兴学科,也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年轻分支.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召开,我国体育学者承办了两个专题会议,开启了一个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倪依克 《体育学刊》2001,(1):33-35,38
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利用和不损害资源持续性基础上,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尊重个人意愿,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种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在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不科学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不高等阻碍因素。要实现我国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正确引导体育消费,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素质,使社会体育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科的形成在于它成功地界定了自身的研究边界,并规定了本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体育学下一门独立的学科,现阶段,仍然需要科学地规划学科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不断充实其内涵,形成特色与优势,建立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倪依克  赵苏喆 《体育与科学》2003,24(1):25-27,52
文章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性质,从建设学科的紧迫性和完善学科的必要性角度,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需要突出时代性、整体性、特色性、互补性、应用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舟运动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龙舟竞渡产生的社会基础、当代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现状、当代中国龙舟运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龙舟运动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龙舟竞渡与当代龙舟现象产生,以及由中国龙舟运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具有民族体育代表性的龙舟运动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体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依克 《体育学刊》2002,9(2):112-114
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内容。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体育在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在申办、筹办与举办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人文奥运理念,以创新的理念、艺术的视角彰显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的理念建设着人文与自然环境,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融汇中西文化、展现独特魅力,诠释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之美.广州亚运会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在筹备过程中注重规划、创新,做到体育性与超体育性,有形性与无形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现代与未来的融合、协调.通过会徽、吉祥物、宣传画等的设计,开闭幕式等的文艺表演彰显岭南文化特色,展现历史名城风采.通过加大对体育设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修缮、城市环境改善等投入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来广州观光旅游和投资.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发挥亚运文化遗产的教育、文化功能和多元价值,促进体育、文化、经济等方面可持续性发展.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给亚洲、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广州留下一笔可观的亚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