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天水有8部地方志被《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漏收。本文分别对这8部志书的作者、卷目、编修过程、体例优劣、史料价值等都做了详细的考述,以引起地方史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好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22.
196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前夕,天水诗人胡楚白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过和耳闻目睹的事实次第写出《秦州光复见闻杂咏》二十首,多层面反映秦州起义始末,"直可作为辛亥革命在秦州的史料来读"。但秦州起义过程复杂,诗体表现,毕竟难以尽述事件厚委,因此结合相关史料对"杂咏"逐一疏证方可窥见其所咏事件之全貌,也可佐证衡量"杂咏"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3.
在期刊林立的大形势下,地方高等院校人文社科学报要生存和发展,特色栏目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而各地方高等院校办刊实践表明,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构建特色栏目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只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不断在"特"字上做文章,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突出全国性就一定能创办出拿得起、叫得响的特色栏目。在此基础上,树立长期办刊理念,保持栏目的连续性,层层把好所刊论文的质量关,则特色栏目一定能够成长为优秀栏目,成为"名栏"。  相似文献   
24.
刘雁翔 《档案》2015,(3):43-46
一《天水出土秦器汇考》(下文简称"汇考"),天水冯国瑞撰,陇南丛书编印社民国33年(1944年)出版。本书的编次为:第一部分,附图。1.秦公簋器型摹本;2."秦公簋器铭"双钩摹本;3."秦公簋器盖刻辞"摹本;4.秦公钟刻辞摹本;5.秦车4图摹本。第二部分,序跋。1.胡受谦序;2.冯国瑞自序;3.王国维《秦公簋跋》;4.商承祚《秦公簋跋》;5.郭沫若《秦公簋韵读》。指出一点,王之跋文和郭之  相似文献   
25.
我是一名家有考生的家长,也是一名教师,无论是为人父还是为人师,都时常关注教育,此乃责任或职业使然也.关注教育实质就是关注教育的目的,关注受教育者到底被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亦即育人,怎么育人,素质教育当其首啊!这还用问吗?地球人全知道.  相似文献   
26.
地方高校学报由于影响力低、稿源状况差,现状堪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开放办刊,走专题化之路。立足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栏目为地方高校学报专题化的一种过渡形态。要办好特色栏目,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行机制,多方组织优秀稿源;设立开放式的学术编委会,坚持稿件三审制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为编辑重新定位,将传统的编辑审稿、文字加工改为编辑主动联系作者队伍、策划选题,再精编细审。  相似文献   
27.
从《全唐诗》看唐代诗人的羲皇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羲皇上人”现在已是一条大家熟知的成语,推其源典出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其正确的理解应是“羲皇高人”或“羲皇圣人”,指羲皇时代。出于对陶渊明的尊崇和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唐代诗人往往化用“羲皇上人”入诗。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羲皇上人”所代表的“羲皇时代”有君似无君,无为无不为,精神愉快,丰衣足食,类神界天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始共产主义。究其根本,《老子》所展现的“小国寡民”的农家乐园、《礼记·礼运》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及陶渊明《桃花源诗》追忆的“桃花源”以及唐代诗人吟咏的“羲皇代”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8.
天水扼陇蜀之咽喉,居关中上游,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蜀汉《隆中对》北伐战略提出的"西和诸戎"随着形势的变化上升为主导战略,天水也就成为蜀汉北伐的必争之地和北伐战略的轴心。诸葛亮五次北伐,二出祁山;姜维九次伐魏,七出陇右,都在天水留下诸多遗址,如诸葛军垒、街亭等。以这些遗迹为载体,留有民间传说、文人墨客的凭吊古迹的上乘诗文佳作。  相似文献   
29.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大诗人杜甫先后流寓秦州、成州,创作诗歌一百一十多首,数量多,艺术价值高,在为后世留下丰富文学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疑问,如杜甫辞官西行的原因,在秦州及同谷流寓的情形,交游者赞公、杜佐等人的身份,流寓路线等等,都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诗史互证,综合考述,实属必要。我们的主要观点是:杜甫西来秦州是因为罢官加关辅饥乱使然;南下同谷的主因不是秦州贫寒,而是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杜甫和赞公交游的地点只能在秦州而非同谷;杜甫西来秦州、南下同谷走的都是当时的官方驿道;"陇右诗"称"秦州诗"更符合实际情形等。  相似文献   
30.
黄精在杜甫秦州诗中凡两见,涉及两首诗,一为叶太平寺泉眼曳,意在幻想登仙而设想种黄精曰一为野同谷七歌冶之二,是因饥饿难忍而挖黄精。古今注释多将其单纯作为一味中药来解释,未能揭示其仙家文化的特殊含义,从而影响到人们对诗的正确理解。实际上,杜甫以黄精入诗,闲适的时候想到种黄精,是因为认定此物能使人羽化登仙曰困顿的时候想到挖黄精,是因为认定此物能使人辟谷休粮。归根结底,不论是种黄精还是挖黄精都是由黄精承载的神秘文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