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各国文化   1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山海经》:从单纯考据到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成文历史如此悠久 ,传留下来的文献如此繁多 ,被人们称为“奇书”的实在不少。像《周易》这样位列群经之首的上古要典 ,像《红楼梦》这样缠绵悱恻的世情小说 ,乃至《金瓶梅》、《肉薄团》一类“淫书” ,都曾获得“奇”的称号。可是 ,我们若想在奇中寻奇 ,那么就非《山海经》莫属。首先 ,它充满被儒家拒斥的“怪力乱神” ,却能从上古保留至今 ,试问除了它 ,还有没有这样的“奇事” ?其次 ,《山海经》奇特到带有正统思想的大史家如司马迁都“不敢问津”、不敢言说的地步 ;“言九州山川 ,《尚书》近之矣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  相似文献   
12.
我是谁?     
我生长在中国的首都,人们都把京城看作文化的中心,而中心的中心无疑是那举行盛大庆典的天安门了。儿时听得耳熟的一首儿歌中唱到:“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如罗兰·巴尔特所言:“每一个中心都是真理的场所,我们城市的中心常常是满满的:一个显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4.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中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家文化是是仰韶文化结束之后,华夏大地上足以同中原龙山文化形成东西对峙的强大王国。本文根据史书的提示线索,结合新发现的大量玉文化材料,研究认为,齐家玉文化不是直接继承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而是来自中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北方的红山文化。这样,就能够给夏商周探源研究带来重要转向,重估延续六个世纪之久的齐家古国在华夏文明起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改造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概念,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重审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编码的书面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提示生活在文字编码小传统中的当代人,如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期,美国批评家魏伯·司各特将图腾批评引入了西方文学批评界。半个世纪以来,图腾批评的实践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创作方面的象征密码热,新神话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在我国从“龙的传人”到“熊的传人”的说辞背后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之根的多元性构成及复杂流变的历史脉络,然而图腾批评的是非曲直尚待进一步总结商榷。  相似文献   
18.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叶舒宪“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  相似文献   
19.
老子及道家哲学与远古神话思维密切相关。《老子》中的核心命题“反”(返)或“归”直接脱胎于世界性的“永恒回归”神话。与此相应的“古始”、“混沌”、“朴”和“婴儿”等回归目标均为神话原型的抽象或置换。道家向往“归一”“玄同”境界,乃是旨在否定现存秩序、拯救人类道德堕落的“宇宙衰亡神话”主题的延续;儒家标榜“和而不同”则体现着“宇宙创生神话”由一到多的秩序展开和“生生”精神。这两种价值取向分别植根于史前女神宗教和父权文化的新兴意识形态,二者的共时性对峙中潜隐着“性别政治”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大变革的当今,中国古代的传统治学方法——考据学面临着危机。如何利用现代的知识结构和人类学的世界性视野、文化比较的演绎法去超越考据学的狭隘和局限?本文通过对考据史上的疑难——明堂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者从明堂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它与神话宇宙观的联系,又从跨文化的角度加以审视,找到了人类神话思维的二维空间观念发生的普遍模式(主体)同早期宗教建筑(客体)结构的之间的对应规则,对明堂制的本质及其起源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说明了历代统治者相沿的“天子坐明堂”的礼仪同远古太阳崇拜及传统的天人哲学之间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