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教育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消耗国民收入,而且也增加国民收入,教育产业的形成拉动了消费,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矛盾,增加了就业机会.教育产业程度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富裕程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发展教育产业的条件,并且教育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32.
思维贯穿教学的各个方面。该文着重从学生、教师、媒介三方面对思维教学进行阐述 ,并解释了思维教学里的学生、教师、媒介在互动思维中是如何发生作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天真活泼,能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转变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将经典名著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提到重要位置。运用经典名著整本阅读提升学生理解力与表达力的途径有三条:以心契心,系统规划,促进主体觉醒;以文解文,选好载体,夯实理解过程;以言传言,选好范本,提升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无论哪一个学段,都将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的确,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不会真情流露,“我手写我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升华情感.学生“情动”才会“辞发”,好文章才能像清泉汩汩流出.  相似文献   
36.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一直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对于区域活动也十分喜爱,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可以自行发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但在区域活动中应对幼儿给予充分的信任,激发幼儿的灵感和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幼儿.  相似文献   
37.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恒神采飞扬地手举着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风筝走进了活动室."哇噻!"孩子们立刻蜂涌过来,围着高恒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被他们激动的情绪感染了,心血来潮地随口说了一句:"午餐后,老师带你们去放风筝."  相似文献   
38.
不久前我们向幼儿家长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家长经常陪幼儿做游戏的占257%,在家庭中有幼儿的游戏区角的仅占143%。这些数据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  相似文献   
39.
准确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与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基于1997—2017年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县域间碳排放总体差异逐步降低;第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中原城市群高、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沿线,低度碳排放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山区,碳排放增量呈现“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第三,县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局部“高碳溢出”和“低碳锁定”空间效应突出,高高集聚区(HH)向城市群中部迁移,低低集聚区(LL)向城市群西部和南部集中;第四,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属于位次型分布,研究期内县域碳排放规模分布趋于分散的力量大于趋于集中的力量;第五,经济效应是驱动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变化具有一定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