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我国的远程教育研究领域,探讨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一般原理的章至今很少,本的目的旨在分析远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分类以及研究过程。作把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五方面:解决远程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题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的设计程序和严谨的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研究结果的交流。关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分类,按照远程教育的目标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主人研究,研究和发展,以及行动研究;根据远程教育研究的过程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准实验法、认知和非认知测量、历史法、以及人种学研究,根据远程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技术不同而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远程教育的研究过程包括选择领域,献研究,确定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和资料收集,分析结果、以及撰写论等八个步骤。本以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实例对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分类、以及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希望,本能帮助远程教育工作了解远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了远程教育研究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2.
评价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远程教育领域中,评价作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已经受到了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然而,为了使远程教育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可行.了解教育评价的理念和模式是必要的。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评价的含义、评价的组织模式、评价的实施模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评价的内客以度评价的质量标准。文章特别描述和分析了评价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指出.在考虐评价模式中,我们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本地的实情,评价项目的特征,夏活地建立特定项目的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33.
研究范例:关于网上学习环境测评量表的设计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教学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保证网上教学的有效性,亟待加强网上教学的研究,以配合网上教学实践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作者主持的关于"网上学习环境测评量表的设计和开发"这项研究的全过程,包括选择这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原因;如何进行文献收集、分析和综合;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步骤;研究结果汇报的重点;研究的价值和限制;经验和教训.希望与远程教育领域的同仁们共享.根据这项研究的阶段成果撰写的论文,曾在2003年荣获第17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主办的国际研讨会的"最佳论文奖".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之所以能获得国际奖项,作者认为其论文有四方面的优势:研究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的前沿性;研究设计和方法的科学性;论文主题与研讨会主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4.
In order to meetthe challengesof teaching andlearning in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ies,contem-porary dcvelopments in mass education call for a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whatcharacterises openuniversities in Asia.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gen-eral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pen uni-versities in Asia conducted by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Distance and Adult Learning (CRIDAL)at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ug Kong.1 2 2 dis-tance educators in 2 6open universities of 1 2 Asiancountri…  相似文献   
35.
国外高校网上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上教学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然而,在十多年的网上教学实践中,有的网络教学机构获得了成功,而有的网络教学机构惨遭失败。本文旨在从国际的视野,从整体上探讨国外高校网上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成功的网上教学是遵循了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充分发挥了网上教学的优势。网上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地认为网上教学就是通过网络把现有的课程传递给大量的学习者从而获得高利润;错误地认为网上教学是低成本的;错误地认为著名高校可以凭声誉把课程直销到世界各地,而无需顾及本地的实情和学习者特征。作者的结论是,网上教学将会得到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扩展,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出现优胜劣淘的现象。  相似文献   
36.
有效的网上课程设计是网上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网上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目前网上课程设计使用的理论基础的片面性,说明建立整合式网上课程设计的需要.第二部分阐述了整合式网上课程设计的埋论基础,包括一般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成人教学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远程教学理论以及技术使用原理,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存网上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提出了整合式网上课设计理论基础的假设模式,并强调存各种理论和原理的使用中,不只是考虑引进的西方的理论和原理,同时要发扬光人中国传统和中国现代教学理论和原理,使我国的网上课程设计能适合我国的成人学习者.  相似文献   
37.
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形成了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立交桥概念与香港的资历架构教育体系类似。本文首先介绍香港终身学习体系的资历架构的含义和特点;然后以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为例,描述学院开设的与资历架构相应的课程层次和特征;最后从质量保证机制、员工培训、以及网络教学三个方面,说明实施资历架构需要的配套措施和方法。作者希望,香港资历架构的经验和方法,能够为内地继续教育机构实施"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本文是"2006远程教育国际论坛"的会议综述和简评.研讨会的主题是"远程教育的实质性发展--远程教育的协调与创新".本文着重就部分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包括我国数字化学习港构建的思考,远程教育的实质性发展,网络教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现状,远程教育的政策和管理,网上学习理念变革的国际研究,香港发展教育产业的理念和经验,美国远程教育的现状等.  相似文献   
39.
亚洲远程和成人教育专家及其研究重心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介绍亚洲各国同世界上其它地区一样,非常重视开展开放和远程教育,从单一的开放和远程大学来看,世界上10所学生人数超过10万的大型开放和远程大学中,5所位于亚洲地区,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韩和泰国,其中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教育系统。亚洲地区的远程学习者的人数占世界首位,仅中国大陆而言,据1998年统计,在中国的962所成人高校中有282万成人学生(中国教育部,1999),其中45所广播电视大学有69万学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99)。但是,亚洲人口有30亿,占世界人口的2/3,其中5亿24岁以下的成人需要继续教育的机…  相似文献   
40.
校际协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能够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应用教学支架策略指导农村初中开展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作者依据远程协作学习的主要活动过程,设计了八个维度的远程协作学习的教学支架,并根据本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主题"中国地方体育游戏与文化",开发了八个维度、45个具体的教学支架策略,以支持农村学校有效开展远程协作.这八个维度的教学支架系统包括:目的支架、内容支架、小组任务支架、协作技能支架、数据收集支架、数据加工支架、产品支架和评价支架.全国20个省市的36所学校参与了远程协作.参与远程协作的36所学校的教师对8个维度的45个支架策略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8个维度的系统教学支架策略对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校际协作学习是有效的.作者提出,不仅在学习开始阶段需要支架教学策略,帮助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远程协作学习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支架教学策略,支架教学策略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