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医学期刊指导基层医院作者写作的方式与内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梁丽  张洋 《编辑学报》2008,20(5):441-442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针对基层医院作者撰写科技论文存在的问题,对医学期刊如何指导基层医院作者撰写科技论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2.
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全面地收集研究所需要的原始数据是开展网络信息计量研究的前提。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是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研究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网络信息计量学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网络链接分析法、网络内容分析法和网络数据挖掘法。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3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13.
有些人通过实验后提出:食物决定人的“性情”;食物决定“人自杀观念的萌生和消失”;食物决定人的“智慧”等观点。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这些观点的错误。人的“性情”、“智慧”、“自杀观念”是在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是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食物决定论的观点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114.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完整清晰的学科体系。按照发展的观点,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分为经典网络信息计量学和现代网络信息计量学。它具有层次性结构。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它应包括理沦网络信息计量学、技术网络信息计量学和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表1。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创作历史、学术地位、社会影响、内容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对邱均平教授主编的《信息计量学》一书进行了评介,认为该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实际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我国“三计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标志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6.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17.
118.
张洋 《班主任之友》2010,(11):18-21
一、写作缘起2009年,我在美国的使馆中文学校工作,接触了这样一群来自国内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9.
编排在艺术体操项目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编排的创新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而艺术体操项目每4年一个周期,每周期都将更新评分规则,以保证项目的持续发展,且规则的变更对成套动作技术、音乐、服装、妆容等创编方面均会提出新的要求,指引未来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本着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编排水平并力求走在世界前沿的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视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3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把握成套创编思路。通过研究分析发现:1)2013版规则强调竞技性与艺术性并行发展。难度所占比例提高,艺术方面规则细化,注重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2)难度动作是艺术体操编排创新的核心,艺术性是重点,多方位的创新求变是突破点。技术创新、音乐和服装创新、妆容创新、我国特色的技术风格编排再创新是我国艺术体操取得更大进步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0.
张洋梵 《文教资料》2014,(29):128-130
“上下”、“左右”是最基本的方位词,其概念源自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并在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实践中通过隐喻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如数量、时间、距离、年龄、社会地位和品质优劣等。而其中,“上下”的引申意义褒贬色彩分工一致,“左右”却时有交叉。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是“左右”背后的非唯一标准,即人们在水平空间的认知把握上相比垂直空间更具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