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通过剖析当前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建设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校企合作开设创新类课程普及创新基础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推动创新提升教育、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开展创新拓展教育、开辟科技文化第二课堂实现创新延伸教育等四个方面对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结构要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时代进入了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阶段时,德育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理念,培养出千百万有发展后劲的建设人才,进而全面促进社会持续、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分析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存的问题,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支撑,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校企评价为导向,构建融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于一体的,分层递进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创造性实施高职教育领域质量工程的关键举措。文章立足现实,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要求,从目标指向、组建形式、制度环境、运行机制、师资结构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期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融合、工学互动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互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教育的关键。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互动”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工学互动”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确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开发、设计课程模块、组织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内涵,并从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创业教育政府责任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17.
苏州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职院校为基础、行业协会为辅助,以培养普适专业能力、专项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企业—高职院校”基础平台、“企业—政府部门”实践平台、“企业—行业协会”辅助平台,从而构建“产教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和供求矛盾﹐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综合社会多方力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引领作用和企业自主培养人才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工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融合、工学互动,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文章剖析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梳理校企融合与工学互动的关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师资建设等六个方面对校企融合、工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科学定位。为了适应此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应建立适应校企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出发,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动态性和多样性,阐述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评价方法,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