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进入新世纪,报业数字化研究、网络传播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新闻从业人员除讨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之外,研究报业自身特点,实施数字化及介入IT研究向深层次发展,成为报业和IT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报业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有所深入,一些报社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广州报业集团等与IT行业协作,介入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开了数字化研究先河,位于中国西部的自贡日报社开始独立介入软件的开发及数字化产品的研究,成为中国报业数字化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32.
体育锻炼积极情绪体验及锻炼行为坚持性与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做了多维分析考察,提出通过再归因训练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设想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3.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所表达出来的成功地完成某任务以达到某一目的的期望或信念程度。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和信心(或信念)。现简述如下几点: 1、自我效能对个体的影响自我效能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通过对环境的选择和改善,个体能改变他们的  相似文献   
34.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5.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改革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目标体系。从高职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协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四个方面出发,引导课程目标的制定。在确定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时,首先区分了学科目标和超学科目标;然后按各自所要达成的效果分别确定效果目标,即职业实用身体素质目标、现时身体健康目标、终身体育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目标。接下来在效果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效果目标的学习领域目标。  相似文献   
36.
高职院校在我国单独设立的时间较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雷同,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形成。该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岗位实践操作性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性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必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时,把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课、体育运动专项技能选修课和职业实用身体能力必修课三大类。在职业实用身体能力体育必修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各类似岗位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能力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  相似文献   
37.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个人内部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个人内部理论认为锻炼行为的根源首先主要在于个人的控制,用个体对行为的信念、态度和意向来解释意志控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体育运动情境再归因训练心理和行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永忠 《体育学刊》2004,11(2):61-64
探讨了在体育运动成就情境中,再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和行为效应。分别就体育运动情境再归因训练对学生情绪情感、对随后行为的期望水平及对随后行为坚持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且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再归因训练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9.
张瑞  曾永忠 《新闻界》2002,(4):48-49
进入新世纪,报业数字化研究、网络传播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新闻从业人员除讨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之外,研究报业自身特点实施数字化及介入IT研究向深层次发展,成为报业和IT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报业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有所深入,一些报社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广州报业集团等与IT行业协作,介入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开了数字化研究先河,位于中国西部的自贡日报社开始独立介入软件的开发及数字化产品的研究,成为中国报业数字化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40.
归因原因因素和归因维度的研究是归因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某一群体归因原因因素和归因维度的认识,可以为归因干预提供科学的基础。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归因的研究指出:1)自身努力、自身能力、任务难度、他人努力、运气、心理素质等六项原因因素为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的主要因素;2)中学生把体育学习结果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内部、不稳定、(自我或他人)可控的原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