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2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在阐释《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价值内涵、OBE理念实施要求的基础上,基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双万计划”的启示,探寻该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新出路。对取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流建设点的10所体育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归纳出其共性特征。从服务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幼儿体育、老年体育、“体育+”等维度分析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提出“一种理念、两个面向、三个结合、四条路径”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总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经验认为,其从反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链、构建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和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塑专业群、重塑实践教学4个方面反复实践,人才培养效果良好,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以体育为内核的跨界复合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改革几个实证案例对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低年段学生中引入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趣味性足球游戏,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家长一起参与能促进学生积极投入练习和班级比赛,有利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也有利于形成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足球比赛实行角色转换能培养学生重视体能,正确对待比赛胜负,从而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能让学生积极克服困难,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抗挫折能力,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5.
李志辉 《考试周刊》2009,(35):21-22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等。在这里情感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而且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文章以逻辑学为基石,针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视域下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学生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自动化阶段的特点,从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的角度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午夜情韵     
窗外漆黑的天空,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星光,地面上已是一片寂静,不知不觉午夜来临了。我爱午夜,爱它的静,爱它的柔,更爱它那莫名的情韵。一个人,在午夜里,远离霓虹,抛开一切烦恼,来到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天地,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解脱。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需要促使跨学科教学这一新型教学范式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由于跨学科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综合考查师资、课程、教学及评价四个维度,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跨学科师资团队尚未成熟,跨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传统“教”“学”方式转型缓慢,跨学科教学评价旨趣偏移等。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和各中小学理应统筹配合、协同发力,突破实践困境,有效推进跨学科教学,改进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重庆市6218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对专业认同、行政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整体需求较高,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获得专业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获得的专业认同不够;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行政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年轻教师获得的行政认同不够;低职称教师和小规模学校教师更期望社会认同,他们获得的社会认同不够.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认同的对策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大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职称晋级倾斜力度,完善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宣传展示小规模学校和教师的进步.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