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易·履》论述的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原则与规范。本研究揭示了行为的不同表现,通过对诸爻的比较,概括出不同的行为与相对应的人格特征。并指出,行为最基本的原则为纯洁、真诚、谦虚,待人当以礼为重,个人修养与遵受角色是根本履即礼。  相似文献   
32.
一、两种心理教育体系的比较   目前,心育在我国已形成体系,但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定位,一种是教育学的,另一种是心理学的.   教育学定向的心育,从教育学体系上思考,将心育与教育学的每个环节都联系了起来,特别将心育与其他各育(德、智、体、美、劳)的关系作了界定,提出了“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系统理论,将心育视为一种发展性教育,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格,故而,心育目的与过程可概括为:挖掘潜能、培养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这一定向的心育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它承认心理治疗与矫正是必要的,并且是具体的实施环节,但重点是发展,最终目的是塑造完善人格.它的学科基础是普通教育学理论和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涉及具体的心理学理论与知识,以教育学体系为框架,由于这一定向的心育以“塑造人格“为目的,故可称之为“塑造性心育“.……  相似文献   
33.
道德是幽灵——兼论“德育”的吊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是幽灵作为一个人,你觉得高尚吗?作为一个人,你觉得光荣吗?作为一个人,你感受到尊严没有?德育在做人这个意义上,应该理解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光荣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或者,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人的高尚、光荣与尊严。我们这个世界使人丧失尊严的遭遇太多了,不使  相似文献   
34.
谁来教育我们?——道德涅槃与人类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和文明问题。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社会的变迁应该有相应的伦理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农耕文明下的德育偏于德性,工业文明下的德育偏于智慧,道德与智慧是人类之双翼或者双足,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养育我们的德性与智慧,改变我们的气质。我们将陆续刊福建师范大学毕世响教授对此问题的解读。  相似文献   
35.
改变气质:教育的工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太空中的星斗,看不穿人心,盲人能够看穿人心;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构成,看不到人性,盲人能看到人性。这是现代社会两类知识——关于自然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与关于人心和人性的道德知识体系——之间的龃龉,也是科学时代人心的沦丧。知识在根本上是人心与人性本身,也是人心与人性的自我运用,不是外在于人心与人性的东西,而是心的本源智慧的外化,又回归到心的本源智慧。作为教育基本内容的知识,使人在人文世界的气质之性,皈依于天地之性,方是教育的最大工夫,亦是人生至乐。  相似文献   
36.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师生关系一直是笼统的说法,它应该是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且是工业文明下社会的共同关系,因为教育是工业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不是农耕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过渡时期,师生关系和社会的一切关系一样,都带有激进与保守二重性.现代化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学为交往的实践,还原老师和学生都是人,建立师生之间人与人的契约伦理关系,是教育的"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癌症一般的毒瘤,殊难理解.因为一般只是把这样的事情理解为青少年的事情,实际上,理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应该和理解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比拟.因为这个时代的成年人并不比青少年轻松,时代已经把所有的男女老少拽到了一个新的道德身份,道德涵义发生了时代变化.譬如,青少年上学本身既是对家庭尽孝,又是对国家尽忠,而"孝子"的意思却可能变成父母与老师"孝敬儿子和弟子".所以,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得从对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考虑."回归到过去的教育"尽管具有怀旧情结,却是昨日之学校曾经有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9.
实践:伦理学意义 如果把人类的教育简单概括一下,大概就是"做好人,做好事".这看起来很寻常的话,牵扯到伦理学的根本思想:善.善是人世间的最高概括.善,更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40.
庄子至大、至深、至远,他绝不拘泥于一事一学,一时一地,他是永恒的。权且按照当下的教育学和整个学术范式,用几个教育学的现代概念,试图对庄子学说进行一番教育学的窥视,从而把教育学装在庄子的筐子,那意味着也把庄子装在了教育学的筐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