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17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试题再现:(南京卷第27题)如图1(1),P为/△ABC内一点,连结PA、PB、PC,在△PAB、△PBC和△PAC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就称P为△ABC的自相似点.  相似文献   
12.
13.
韩青惠 《辅导员》2011,(18):9-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人才选择,鼓励个性化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那么,在各地各校具体的教育实践层面上,如何体现多样化人才观念?无疑,选择和路径也是多样的。"诗意"与"诗教",这是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得”字,仅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得”字就先后出现了十四处,共有五种用法.笔者发现,“得”字在作品中出现的语境不同,其用法也不同,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星期一     
每周星期一下午我都要为全校同学进行红领巾小广播。在每次广播之前.我都要认真准备一番。  相似文献   
17.
潘静 《考试周刊》2013,(51):42-4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是题目或书名、封面吸引了自己:写的是什么?拿过来,赶快读一读。学生也一样。拿到新课本,每个学生都会这样想:这里都有什么?让我翻开看一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阅读是人类求知的重要形式。阅读开始于阅读需求,到了一定的年龄,阅读需求就成为每个人的成长需要。语文教学担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  相似文献   
18.
阿克塞县哈族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母语不同,对汉语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表达都相当困难。如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汉语教学,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呢 ?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哈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汉语教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就必须要给哈族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汉语言训练。但对于刚入学的哈族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难的。因为哈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我们一起吃饭”,哈语语序是:“我们一起饭…  相似文献   
19.
听大人们说,位于北堡镇的北堡初中原先是座庙,庙里有棵大树,好大好大的树。树高得顶上天,树粗得像口缸。树上还有一口钟,树前就是当年烧香拜佛的大段……我终于被那棵好大好大的树吸引了,考进了原先是庙的北堡初中。那年才13岁。才进校园,不见一点现代化的建筑,却处处呈现  相似文献   
20.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