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媛  刘慧敏  张希玲 《文教资料》2006,(20):132-133
文章从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演进中,阐述了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探究德育教育曾经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提出二十一世纪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到人文性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程媛 《教书育人》2007,(8):108-109
语文情感教育一直是常说常新的话题,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不应该只重视教育,还要重视情感,重视情感教育的本源:体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在认知教育中,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文思想的最佳方式,而“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的本源,强调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肯定、是对丑恶事物的否定,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程媛 《考试周刊》2013,(70):138-138
<正>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各科作业都很多,明显地感觉到高中学习和初中的区别。而在所有学科中,学生感觉最难的要数物理了。的确,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是要枯燥和难一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对高中物理老师而言,如何把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是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更是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情感的疏导作用要远远大于对其传授知识所起的作用。随着我们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养成教育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情感教育一直是常说常新的话题,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不应该只重视教育,还要重视情感,重视情感教育的本源:体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在认知教育中,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文思想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程媛 《教育探索》2012,(5):47-48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应围绕该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归属、基础课程的建设、实践课程的建设及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等问题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鉴顾黄初先生在教育史分期小类上的时间节点1932年,选择为语文教育带来变革的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节点,提出百年语文教育分为三个时期的观点。文章从语文课程标准角度研究语文教育,旨在拓展研究语文教育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程媛  张博闻  李鑫 《山西档案》2021,(2):135-143
档案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档案管理场景开展真实模拟,通过沉浸式、高交互的实验过程,提升学生对档案管理实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本文以武汉大学《专门档案管理》课程为案例,对档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实施效果开展了全面分析。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档案学专业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的三点经验启示,即平台开发阶段要做到明确需求、共同参与,平台教学阶段要做到转换角色、参与教学,平台拓展阶段要做到以模块化设计促进课程互通。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香的一块园圃,长久以来滋养了无数孩子,对他们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古诗。这些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似乎在走模式化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这首三步曲的奏响,使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因此,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