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程岭 《中学教育》2013,(6):71-78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重要关系,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某县41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个体特质中的基本教学技能与其职业认同显著相关,而学历因素则与其职业认同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他较显著的影响因素还有职业价值、微观政治、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和个体知识与信念等,本研究据此建立了线性模型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2.
在电力系统中,做为重要的开断、保护元件,小车开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合闸操作中小车开关拒合,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及原油产量。本文就35KV小车开关拒合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三个市六个县(区)18所学校的初中生实验心理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初中生实验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9个方面,按照分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工作投入、成功态度、学习信心、情绪担忧、考试焦虑、应付性投入、自我投入,压力惧怕、有用性;男女生在焦虑程度和实验态度上差异显著,在投入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焦虑程度和投入动机上差别显著,在实验态度上差别不显著;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实验心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4.
程岭  程刚 《军事记者》2008,(8):59-61
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媒体与战争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密。而媒体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媒体所提供的事实空间里,也即所谓的“拟态环境”。美国大众传媒清楚地认识到“媒体化事实”与人们社会认知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重构战争美学,包装“美国大兵”形象,  相似文献   
35.
U-S合作如今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文根据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多元化模式建设的理论构想。文章指出的U-S合作模式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合作理念的多元化、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实践路径的多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
通过实地调研,研究西部某山区学校在校长带领下所进行的独特发展思路。利用问卷、深度访谈、收集实物、搜集文献等方法对西部山区的学区校长H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教育资源、课程、教学、教师、教育观念等现实问题。彰显了H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自立自强的办学精神,H校长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7.
38.
结构化教学是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教师的结构化课堂主要存在课程内容缺少深度关联;高阶教学未受重视;教学情境设计遗忘本源等问题。马西娅·林教授提出的层级化知识整合模型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并基于真实、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探究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基本模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整合与新知相关联的知识点,搭建以目标为导向的任务层级,设计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作业,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转变而进阶这四条路径进行结构化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39.
马维林  程岭 《江苏教育》2022,(38):20-23
教学模式承载着教师稳定性的价值追求与教学主张,是集中体现专家型教师教学追求和教学风格的重要载体。内隐理论视野中的专家型教师教学模式的解构,超越了教师观察的外在表现,深刻敞现优秀教师的内在特质。专家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构建的教学模式,往往能彰显出高度的育人价值自觉、强烈的教学品牌意识和非凡的创造活力。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在涵养教育情怀、彰显育人价值、打造教学品牌、创新实施方式等内隐维度上展开,依靠教师的生命自觉和专业自觉持续修为。  相似文献   
40.
脑科学的逐渐成熟为探析“五育融合”“劳美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由此,基于科学用脑的理念探究“五育融合”的价值意义,即“五育融合”有利于促进大脑整体、协同、科学、优质发展。探讨五育融合视域下劳美融合,可以借助劳动教育锻炼大脑的审美系统,涵养学生的愉悦感、舒适感、归属感、尊严感和崇高感,通过阶梯性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