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运动认知水平心理测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德龙 《体育科学》2007,27(11):25-29
针对现代运动心理及训练领域中运动认知的发展认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初步建立我国运动员运动认知水平的心理测评量表,内容分为运动表象、注意能力、运动知觉及思维能力等4个方面,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级别及项目运动员在运动认知上的差异现象,明确了运动认知各维度的具体作用及其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2.
董德龙 《体育科学》2012,32(4):84-97
运用专家咨询、调研、测试及元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对新一轮备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测试和数据收集,重点从身体机能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1)就身体机能训练而言,实行"两极化"模式可能更优于"乳酸阈"模式,主要体现在有氧与无氧训练的强度和比例2个方面。2)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与功率下降率有着更为显著的相关性(r=-0.626,P=0.000),即有氧能力越强,功率下降率越低,通过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氧能力与功率保持能力的显著相关关系(总效应落在有效区内);3)力量训练方面应突出全面性(r最大力量=0.614,r力量耐力=0.532和r快速力量=0.511),但应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同时,也证实,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性作用(F=3.241,P=0.006,Et2α=0.176),进一步显示出单纯发展快速力量意义不大。4)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法上应体现两点,一是需增加快速力量的训练手段,如增强式(plyometric)训练内容;二是注重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如上肢体现出最大力量的特点,下肢体现出快速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临界功率(CP):释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临界功率在运动训练中的生理表达、测评方法、作用机制以及与有氧耐力训练效应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发现:1)临界功率可以作为极限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有氧训练指标,可作为这一运动强度范围的下限;2)临界功率(CP)应该是高于乳酸阈(LT)这一指标,处于乳酸阈与最大耗氧量之间的一种运动强度,并且以临界功率水平运动,耗氧量将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而在临界功率水平以上训练,其耗氧量将迅速达到最大值;3)全力运动测试作为一种对临界功率的测评方式,有较好的效度,但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而三参数模型是普遍认可的一种模型评价,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可能成为更为有效的测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与“4G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尝试从空间学角度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理论构建与探讨,在最初确立的关于竞技空间结构3G(globe)(见《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实体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问题,进一步引入了竞技教育空间,确立了竞技空间结构的4G理论模型,以与热衷于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探讨与商榷。  相似文献   
15.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A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地区为16.7%,绝大多数地区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并且绝大多数地区的无效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因此,当前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调整资源配置规模,实现"粗放型"投入向"集约型"投入的转变,优化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就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探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选材相关指标分析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基础,确立科学合理的选材指标体系是科学选材的保证和前提,随着现代新兴学科及相关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必然对选材指标提出新的标准。通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及结合实践经验就运动选材的相关指标进行探讨,力求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科学选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属性运动员自信心来源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运动训练当中的自信心来源问题,在参照台湾学者黄崇儒厦郭香云等人编制的运动员自信心来源量表井进行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及一般级别运动员进行施测。从不同性别、项目特征厦技能水平等属性方面验证和探讨运动员自信心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技术知觉、替代经验、生理准备厦自我呈现等雏度上不同属性运动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男14名,女12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女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31±2.46)w/kg和(9.21±1.07)w/kg,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8±2.0)w/kg;女(7.23±0.37)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7.14±1.32)w/kg和(7.08±2.14)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5.31±6.17)%和(60.42±11.54)%,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3)快速力量训练部位存在非衡化现象,且训练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和全身(约占80%);4)不同角速度下的下肢肌力测试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左侧肌力存在优于右侧肌力现象,即左侧/右侧比值可能超过100%(男子运动员)。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变传统的"乳酸阈"模式为"两极化"模式;力量训练中,突出快速力量的核心地位,但一方面,需加强训练部位的均衡化,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异侧稳定支撑力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