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试讲是高师学生教育实习前的演练,也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2.
吉尔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倡导的文化多样性、本土性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等原则和方法,给后殖民主义很大启发,并被借鉴和吸收,最终成为其理论的建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3.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4.
市场经济时代,广告作为消费的引导者日趋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建构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的重要资源。在审美文化的视域下,广告天然地具有反传统美学的属性,其完成商业任务的功利性目标是对经典美学理论超功利、距离、及非物欲说的消解。广告诸如此类的审美实践,也彰显了广告审美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35.
邓欢 《科技风》2012,(22):216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以考试为主的填鸭式的固定模式,"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该如何革除这种在课堂教学上以单向灌输为主的弊端,归还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基于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育观念上必须有一个转变。本文结合本人环境化学的实践教学,谈几点参与式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36.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学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促进大学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窘局、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37.
邓欢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28-233
目前,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在高校广泛开展,该计划支持大学生独立申报完成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及时进行指导,将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在项目选题、项目申请、试验操作、论文写作投稿中的难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各阶段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方法论指导,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的各阶段内涵,掌握关键步骤的思维方法、写作方法和操作方法,以便顺利完成"大创"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8.
媒体市场化使各媒体之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之间竞争加剧,各媒体纷纷扩增传播内容,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媒体为了抢夺独家新闻,头条新闻,不断创立新的采访手法,媒体内部也对一些传统的、以前看来似乎合理的报道手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关于隐性采访是否得当的讨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9.
作为电影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部分,暴力以其炫目的形式感、震撼的节奏感成为当代电影表现的主体,而暴力美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电影暴力加以分析,指出暴力美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刺激性和艺术化、幽默化、正义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0.
运用典故可以润色语言,使之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且有助于人们沟通思想,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为了有助于中国读更好地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更好地了解西方化,促进中西方化交流,本仅对英语典故的来源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引用英语典故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