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驰骋想象再现意境夏丐尊先生说过,阅读不能停留在理解上,而需要养成鉴赏的习惯。鉴赏古诗的关键是要分析诗人是借助怎样的方式来抒情言志的,这就要谈到诗的意境。何谓意境?意境是由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  相似文献   
22.
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吴均一生好学,有俊才,善诗文,尤擅长于描写山水。其诗文风格清新,当时有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号称“吴均体”,足见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之大。《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朋友的书信,现在我们见到的已经不是当时的全文,但是,流传下来的这140余字的短文把从富  相似文献   
23.
《卖柑者言》有句云:“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句中的“子所”,课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为“你那里”。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下册注“所”为“所需”,认为“所”后省略了“需”字。我认为上述两解均有可商榷之处。正确的理解应将“所”训为“意”。验之古文,书证颇多。请看: (1)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  相似文献   
24.
(一)一、作文题目:《必须珍惜时间》。二、作文要求:围绕中心,运用具体事例展开论证。三、指导要点:1.指出:题目就是论点。抓住“必须”二字,从为什么要珍惜时间的角度立论,可以把议论范围定在“要得成才,必须珍惜时间”上。2.选择的论据要新鲜。马克思、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鲁迅等名人“惜时”的事例,别人常用的,尽量少用。电影《小路》中,周老师对其学生叶浩说  相似文献   
25.
回想起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水浒》,尽管有些字尚不认识,好些词不甚理解,但一口气读下去,故事情节居然也就了然于胸。“拦路虎”那么多,又怎样读“懂”的呢?原来好些似懂非懂的词,是靠阅读上下文而“猜”出个大概的。这就给我们一点启示:这种不求甚解的“猜读”,用于今天中学文言文教学,也许不无可取之处吧。这里所说的“猜读”,是指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自学者依据文言词本身的特点及其所在的上下文,根据已知去猜测、推断未知,从而独立掌握未学过的文言词的含义。这种“猜读”实际上是文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