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阳宗大香会     
<正>阳宗镇位于云南省澄江县。阳宗大香会是当地人庆祝元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因其在阳宗镇的龙泉寺烧大香而出名,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延续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成化年间,阳宗海上空有九龙戏珠,龙珠不慎落入山中,九龙为了找寻宝珠整日混战,导致这一带时  相似文献   
12.
通海花街节     
<正>通海花街节是通海地方特色文化之一,也称赶花街,是彰显通海"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形象的重要载体。花街节一般是两年一届,每届举办的时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六,截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15届。每逢赶花街的日子,通海就成了春的世界、花的海洋。在县城中心的大街上搭起一个仿古建筑的长廊,中间点缀亭台楼阁,搭配匾山联海。长廊之下精心摆放了各式的名花佳木,而游人则在长廊的两旁自由观赏,络绎不绝的游人围着长长的走廊流连忘返,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正>马家二号院的中堂两侧挂着一幅"原和千年富,信通万古昌"的对联,这幅对联不仅把马家的商号名字"原信昌"写了进去,还把他们的经商理念做了阐释。据说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一个道人路过马家在昆明开设的原信昌商号时,看见商号的牌匾,便进门来大加赞赏,说商号名字起得好,随即用嘴叼着毛笔写下了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4.
<正>澄江动物群已发现的化石至少记录了16门以及多种神秘的类群,共196种物种,不仅生物化石门类齐全,而且大部分十分完整,保存了很多生物软体组织印痕,生动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物世界总体发育水平、生态模式、食物链以及现生生物远祖概貌。奇虾不是真正的虾,而是寒武纪海洋里最大、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可以说是海洋巨无霸。它的身体最前端有一对分节  相似文献   
15.
<正>澄江动物群与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距今5.8亿年)、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距今5.15亿年)并列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实例的3大奇迹",是当今世界上发现仅有的3个保存早期古生物软体组织印痕的动物群。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46亿年前地球形成,38亿年前海洋形成,32亿年前出现古老的生命——细菌,从寒武纪开始,地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     
玉溪窑因为玉溪古窑而得名,1960年发现,1986年发掘的玉溪古窑是云南首次发现的古代陶瓷窑址,填补了云南古陶瓷研究中的空白。玉溪窑被学术界认为是元末明初除景德镇以外烧制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窑口。《中国陶瓷史》认为“玉溪窑的发现,说明当地在明初时已经仿制景德镇青花制作,同时明初云南钴土矿已用作青花瓷器的青料可得到证实。”由于中国早期青花瓷窑址发现不多,玉溪窑对研究中国青花起源和青花钴料来源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国陶瓷史占有重要位置.出土瓷器先后到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的博物馆展出,引起国内外陶瓷学者的赞叹与关注。青花瓷@陈泰敏 $玉溪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通海是滇南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礼乐名邦”。这里的能工巧匠创造了许多鬼斧神工的传统艺术品,木雕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通海木雕主要用于建筑和家具之上,那些散落在城镇、农村的佛寺道观、民居民宅,便是通海木雕艺人的舞台。木仿、雀替、窗棂、斗拱以及桌椅家具上均有精美绝伦的雕刻。其中最常见的格子门,可以说是集滇南木雕艺术之大成,以浮雕技法为主,以透雕和圆雕结合,尤其注重深度浮雕,讲究空间感,刀法以粗犷为主。尽管这些木雕作品有着各自的个性差异,但总体上具有一种因师承关系而形成的地域风格,有的文物专家认为是内地木雕艺术与云南传统木雕艺术的结合。玉溪文化博览 通海木雕@陈泰敏 @王庆久 @吴建伟 @马文昆  相似文献   
18.
滇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一度兴盛于滇池和玉溪“三湖”周围的一个神秘古王国,在历经数百年的辉煌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今天,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滇国逐渐向世人掀开它神秘的面纱。考古发现证明,玉溪是滇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青铜文物,再现了滇国的社会、经济、军事、宗教、艺术等,见证了这个古王国曾经有过的灿烂文化。李家山古墓群位于星云湖畔的早街村后玉溪文化博览 江川李家山青铜文物@陈泰敏 @李红成  相似文献   
19.
通海银饰     
云南省玉溪市的通海县传统崇尚工匠精神,其历史上各类能工巧匠层出不穷。1962年夏天,朱德委员长到访通海时在《夏日访通海》一诗中写道:"……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对通海的手工艺制作给予了称赞。在通海众多的传统手工艺中,银饰工艺是典型代表之一。如今,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流传后,通海银饰更加熠熠生辉。通海银饰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到元代,历时700多年。目前通海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银饰款式"银事件儿"(当地人称三丝、五丝等)和典型的元代风格一脉相承。据此推测,元代初年随忽必烈入滇  相似文献   
20.
<正>澄江化石地因澄江帽天山发现的5.3亿年前早寒武纪动物群化石而得名。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云南省第三个世界遗产,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