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在研制了一种同步检测赛艇运动员手与脚运动生物力学信息的水上实船多源传感信息获取与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将该系统长期应用于国家队和部分省队。通过该系统采集国家队两名女子公开级运动员在桨频Sr=32下的实船训练数据,分别从动作结构、桨下支点、手脚配合、左右两边发力对称性等方面对两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赛艇运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赛艇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将国家赛艇队的14名运动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动员每周用间歇负压干预5 d,持续4周,对照组无其他干预方式。试验期间均对2组运动员进行HRV相关指标和儿茶酚胺的测试。结果试验前2组运动员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开始干预后2组的变化如下:①在时域指标中,试验组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第3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频域指标中,试验组高频(HF)值在第2周和第3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高频与低频比(LF/HF)在第1、3和4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③2组儿茶酚胺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儿茶酚胺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结论4周的间歇负压干预对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儿茶酚胺的分泌也具有抑制趋势;这有利于降低运动员心脏负荷,促进运动后的生理恢复。  相似文献   
15.
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过程中,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训练过程有效、科学的训练监控,为运动员在赛场争金夺银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从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含义、内容与意义,我国近几届奥运会备战训练科学监控的变化特点,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思考3个方面对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训练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监控的意识,还需要建立多学科相结合的科研服务体系为监控基础,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合理制定各训练时期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真正达到应有的"训练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16.
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周低氧适应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以上海游泳队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粹高原训练模式不同,高原训练第3、4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验前,HCT较高原第1、2周降幅较大,同时,血清铁蛋白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无大幅下降,提示高原训练阶段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血液浓缩趋势缓解且铁代谢基本稳定.低氧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低氧第2周至高原第2周持续下降,高原第3、4周有所回升,3个白细胞亚群对低氧及高原训练的反应并不同步.这一结果与其他仅高原训练研究结果近似.血睾水平在高原第3周即大幅回升,高原第4周下降但仍高于高原前水平,这一结果与仅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血浆皮质醇高原前3周持续升高,但第4周大幅下降且低于高原前,同时T/C为6周以来的最大值.结论:2周模拟低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这一训练模式对机体的刺激与常规的高原训练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高原训练后2周血睾、血红蛋白均上升至较高水平,白细胞数目回升,而皮质醇在高原第4周下降.以上结果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提示,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运动员高原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族优秀游泳、赛艇运动员和普通人mtDNA高变区Ⅰ SNPs在本群体中的频率分布高于10%位点的分布特点,并对两项目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 SNPs与有氧工作能力进行关联分析;方法:分别以54、55和71名汉族优秀游泳、赛艇运动员和普通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和breath by breath方法,进行mtDNA高变区Ⅰ SNPs和有氧工作能力的检测;结果:1)54名游泳和55赛艇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 SNPs频率大于10%的位点分别为15和10个,其中,SNPs频率大于20%的位点有6个(两个项目位点完全相同),除位点C16167A外,其他均为常见SNPs;汉族普通人SNPs频率大于10%位点共有13个,大于20%位点有7个,其中,位点C16168A为普通人所独有;2)赛艇运动员住点C16167A的多态性频率高达92.7%,游泳运动员也达64.8%,明显高于普通人和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P<0.05~0.001);3)游泳运动员有3个SNPs位点(T16362C、T16304C、C16167A)、赛艇运动员有2个SNPs位点(T16362C、T16223C),非剑桥序列组运动员的VO2max/BW、VEmax、O2-pluesmax、Pmax或Tmax等指标显著高于剑桥序列组运动员(P<0.05~0.01);结论:1)位点C16167A可能成为汉族游泳和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但还需要进一步与运动员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表型进行关联研究后才能做出更为确定的结论;2)位点T16362C、T16304C和C16167A与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存在关联,位点T16362C、T16223C与汉族优秀赛艇运动员氧工作能力存在关联,提示以上位点,可作为对运动训练有高敏感性的遗传标记,但不同项目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对人类有氧能力和不同个体有氧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预测、评定、及其在选材中的应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健康成年人日常静态心率变异性 (HRV)稳定性的评价 ;2 )确定受试者自述的日常身体锻炼的运动量是否影响了HRV测定的可靠性 ;3)确定受试者自述的日常身体锻炼的运动量是否与HRV的大小有关。研究方法 :以 37名成年男子为研究对象 ,年龄 33± 6 yr。按照受试者自述每星期身体锻炼的运动量分为 3组 ,分别为 :小运动量组 (N =15人 )、中运动量组 (N =15人 )和大运动量组 (N =15人 )。所有受试者均连续 5天测定清晨安静时静态心电图 (ECG)。所有测试均要求受试者的呼吸频率为 10b/min…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体育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并对基因工程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03,24(1):66-66
研究背景 :运动员在训练后往往被要求尽快的补液 ,但是训练后马上补液 ,运动员会感到尿的排出量增多。针对补液的形式 ,本文做了研究。研究目标 :研究更好的运动员在训练后失水的补液方式。研究设计 :实验室研究研究方法 :2 80C的气温时 ,八位荷兰男性自行车和铁人三项运动员 (年龄 2 3± 2岁 ;身高 86± 2厘米 ;体重 73 .2± 1.8公斤 )在自行车训练丢失 3%的身体体重后 ,进行快速率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饮料和慢速率补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饮料 ,再观察其对机体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失水后的恢复期 ,采用第一小时补液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