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高校体育教学效果评定与自我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体育教学评估应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教学效果和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来进行评定,从而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2.
该文论述了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康有为对体育的一些认识和主张,从而肯定了他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和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东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诸多差异性,但是在近代,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通过不停的碰撞最终融合了,这当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由封闭走向文明、自由、繁荣、昌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4.
该文论述了张学良将军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坚持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思想特征。顾拜旦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布伦戴奇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条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萨马兰奇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格推出“更人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巴赫更加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它正朝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运动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测定运动组与非运动组老年男性血压、肺活量、血脂、血常规、血流变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论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有效降低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机率。  相似文献   
37.
原始体育起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始体育起源一直是体育史学研究的重点,本着重分析研究生存需要、安全军事需要、教育活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原始娱乐活动、原始养生医疗活动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民族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更是华夏文明永垂不朽的艺术瑰宝。文章以中国音乐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古代、近代以及当代三大时期的音乐发展分析,进一步认知民族歌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9.
休闲体育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高等院校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衔接的最后阶段,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切实把握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发挥体育教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0.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效果,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文章旨在了解大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如下:多数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涵义,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熟悉;学生体质监测方面,有完备的器材、完善的记录、严格的程序及通报制度,测试人员组织管理有序,操作熟练,但态度一般;课堂教学很好地贯穿体质测试项目,学生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且多数学生能够每天坚持30分钟体育锻炼;学校及学校体育社团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及节日,学生活动内容以跑步、篮球和排球为主。建议加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改善测试人员态度,培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建立学生锻炼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拓宽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