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教育   12173篇
科学研究   3171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474篇
综合类   1227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19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1117篇
  2013年   1333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503篇
  2010年   1433篇
  2009年   1304篇
  2008年   1377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726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郭爽  ;侯剑华 《现代情报》2014,34(9):38-42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对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结合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和原始文献分析,梳理熊彼特学术思想的影响脉络。将其影响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主要影响到重建、经济行为及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用以研究经济危机爆发带来的产业结构变革与制度变革等问题;应用于区域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熊彼特学术思想影响路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实质性的理论跃迁,并且是下一阶段理论创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2.
郭锋 《现代情报》2014,34(3):25-28
文章首先分析了博客信息交流的过程和特点,然后从3个方面阐述了博客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博客在知识搜集与获取、知识组织与存储、知识利用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强学术知识积累;博客传播和博客出版缓解了集中化大众传播引发的垄断,扩大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博客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转化,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数据库中的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以零被引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历时变化、学科特征和合作关系规律。发现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零被引率略高于印度;在学科层面上,中印两国各有一半左右学科的零被引率高于对方;在合作关系上,中国的零被引率较高,且两国具有相同的特征:合作国家愈多,零被引率愈低。国际合作关系结构和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是导致差异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教学设计要围绕有效性展开,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可能性。要探究教学方案有效性得以形成的方法途径,必须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以及根据课程标准所生成的教学目标,将有效性的本质与学生和学习目标的特点结合起来。根据对教学方案有效性的本质的理解,可以采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准备、层级化多情节设计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等方法来形成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O*NET工作分析系统中的工作技能、工作风格和工作价值观问卷对660名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O*NET工作技能问卷包含专业技能、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工作风格问卷包含关系导向、事业导向和创新导向,工作价值观问卷包括工作条件、自我实现、独立自主和环境支持,各因子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O*NET问卷所包含的因子在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体育成绩、学生比赛成绩和教学研究成果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起到正向预测作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龄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比赛成绩和教学研究成果两方面的工作绩效,职称高的体育教师取得高工作绩效的可能性大于职称低的。  相似文献   
996.
数字化人才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宏观背景下,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以供需平衡机制为中心,探究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认为:1)供需失衡: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供给量少质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模式固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缺乏对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的针对性培养;3)缺乏保障:体育人才流动配置不足;4)机制缺陷: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限制了对优秀人才发掘。结论: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从政府、市场、企业、学校四个维度联合参与人才培养:1)加强政府对人才的保障;2)贯通市场人才流动配置;3)融入企业人才培养管理;4)创新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为揭示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和商业模式冰山理论构建了地区数字化水平与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跨层次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59个城市的415家制造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并选取典型案例对实证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均正向调节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商业模式冰山理论的应用范畴,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的研究成果,并为数字化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关注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绿色生产行为,以江苏省三市共468户水稻种植者的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家庭农场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农业培训在家庭农场与绿色生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超过45%的水稻种植户未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化肥农药费用投入较高;家庭农场对绿色生产行为有促进作用,家庭农场经营者不仅会采取更多绿色生产技术,还会降低化肥农药的投入,而且家庭农场可以促进经营者参与农业培训,而农业培训在家庭农场与绿色生产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因此为促进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应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者申请家庭农场,树立模范标杆,并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与宣传提倡规范生产、节能增效的绿色生产,不断推动农业的绿色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姜春林  郭琪琴  张光耀 《情报杂志》2022,41(2):198-206,封3
[研究目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优秀成果评选、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及人才评价等学术评价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3届至第7届获著作奖的27个学科的2175本著作为对象,做指标特征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原则,遴选出5个一级、11个二级、28个三级评价指标,并进行学科分类。使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不同学科分类指标权重,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申报第8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人文类、社科类和综合类的577本著作为实验数据,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论]哲学、社会学实证结果与实际获奖情况比较一致,管理学则与实际获奖相关性不高。从学科属性、数据源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应加强书评数据库建设和著作全文本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孙慧  王慧  肖涵月  辛龙 《资源科学》2022,44(1):15-31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方联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体系是增强环境主体履行责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异质型环境责任主体的内外部协同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宏观数据及A股1423家工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析“多方联动”的环境责任主体“提质”“减排”“增效”的协同治理效果;在环保督查力度持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行政规制适时调整的背景下,考察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环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政府规制责任与公众监督责任的内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提质”效果,倒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治理责任,提升环境责任意识,提高发展质量。②政府规制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公众监督责任“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减排”与“增效”作用,不仅降低地区污染排放水平,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而且显著提升地区绿色贡献水平,有效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③环境政策不确定性释放了因时、因地、因事精准施策、适时调整、高效匹配的信号,有效提升了“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效果。本文对于加快完善多方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经济与环境激励相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