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火班,又称激桶处,是清季皇宫中的专职消防机构。为了避免宫禁失火,康熙年间即在东西华门外设有防火步军,至雍正元年,始设火班,此机构沿至清末。现从馆藏宫中档案中,选出光绪年间步军统领衙门缮呈的火班章程予以发表,其中对火班之官兵数目、器具设置及其职掌和传入宫禁之规定均作了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32.
辛亥年间湖南职绅保路公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统三年四月十一日(1911年5月9日),清廷皇族内阁为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宣布收川汉、粤汉铁路国有谕令,悍然将已准归商办的粤汉、川汉两大铁路主权抵卖与英、德、法、美四国银行、从而使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因粤汉铁路贯穿湖南,湘省绅民以维护主权为由,率先起来反对“铁路国有”,呼吁朝廷收回成命。川、鄂、粤等省人民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亦继之席卷长江中游,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现刊布的这几件史料,系湖南各界职绅(包括长沙教育界代表徐特立)于清廷宣布“铁路国有”谕旨的当月,为“拒外债”、“集商肢”、“保路权”上湘抚杨文鼎并要其电奏朝廷的呈文,对研究辛亥革命在湖南之发端情形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33.
山东巡抚张沣中为报已入东境江南海运漕船数目事奏折 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山东巡抚臣张沣中跪奏,为江南海运粮船入境日期,恭折奏报,仰祈圣鉴事。 窃照本年江南苏、松、太三属漕粮改由海运,业经臣将防护情形片奏在案。兹据护登州镇总兵景琳、登莱青道英桂、登州府知府诸镇等报称:三月十五日,有江苏船户马德盛载运太仓州第十二号白粮六百石,潘成芳船载常熟县第四十六号漕粮八百石,徐万和船载吴县第十九号漕粮七百石。十六日,有袁长利船载吴县第十四号漕粮八百三十四石零,金万发船载震泽县第四十五号漕粮一千一百石,马合兴船载吴县第七号漕粮九百石,奚恒利船载新阳县第十五号漕粮八百五十石,沈永茂船载镇洋县第二十六号漕粮八百石,潘合顺船载奉贤县第二十二号漕粮六百石,陆永发船载金山县第三十一号漕粮六百五十石,张长发船载第五十九号筹补漕粮九百石,潘长顺船载昭文县第十三号漕粮七百石,聂隆泰船载娄县第二十五  相似文献   
34.
这组史料为京师督学局于宣统初年汇造的有关北京內、外城官立、公立、私立各类中小学堂情形的表册,其中对各学堂之地址、设立时间,教职员工和入学人数、开办经费及资产情况等均作有详细统计,可供研究北京教育史参考。  相似文献   
35.
总暑为遵旨照会外国公使禁止江上接济太平军并严饬地方官加强防务事奏折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本衙门奏称:臣等准军机大臣字寄,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八日奉上谕:官文等奏英法等国商船经过长江,请严禁汉奸附载轮船贪利济匪一折,据奏四月十六日有洋船一号,至安庆城下停泊,次早始开赴下游轻载而去。旋据投诚贼供城内米粮将尽,因洋船来此,城内贼匪向买油盐、米粮,用小船接递入城,经官文等札饬委员察访,询据两国领事官金执尔等,佥称:英美两国商船到岸不能中途私行买卖,安庆停泊之船,其为奸徒假冒无疑,请嗣后有贼之处,遇商船停泊,即由中国查拿,尽法惩治,果系洋商,照约将货物入官究办。等语。洋  相似文献   
36.
九龙美洋员名目I 英2及鲁【E.C.Tregillt。s 头等总巡【光绪六年0【:z 阿唐生H.、t.八d。。sen 三等验货’光络二十年lz 美8柯 冶I人.乙.K。h吵t 头等铃字于;光绪二-卜一年D【英(薄 特M’.J.Pott。r 头等铃了手 I光绪二l-四411 瑞典【伦 伯E。\1.l。。。dberg。二斜?Y手l光绪二十四年【S 美 R 杜理华 F.J.D。rivag,【二等今并手【光绪二十七年03 葡】巴兰叨J.S.T.Brandsol t等铃字手I光绪二十年II 英L$特南].人.久d;。ams二等铃字手1光绪二十七年0I 英 7 巴 利 W.H.Barley 二等铃宇丰 1光绪二十六年II 美 2 讥尔生 IA.D.Ne…  相似文献   
37.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清统治者迫于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正式颁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不久,全国各地的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地方官绅、社会名流及有识之士,出于各自的目的,纷纷集结力量,筹组立宪社团.对此,清统治者虽心怀余悸,但又未便一概禁止,因以往之大清律中尚无关于结社集会的条文可作依据.为了维护民政及社会治安,光绪末年,宪政编查馆会同民政部遵旨拟订政事结社集会律,随即得到核准,并生效实施,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政事结社集会律.现从馆藏民政部全宗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38.
清沿明旧,从顺治初年起便把南漕的北运视为解决官俸、军饷和宫廷糜费的“一代之大政”,予以相当的重视。然而到了清末,随着清廷政治的日趋腐败,漕运中百弊丛生,官莫能禁,费用大滥。加之庚子年的巨额战争赔款,造成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入不敷出,王公百官的薪俸和八旗官兵的俸饷均难于筹措,清廷对于现银钱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此,光绪二十七年,特颁了一道上谕,试图在以往有漕各省,一律改征折色,即以货币地租银两代替  相似文献   
39.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河南,地方官吏纷纷向朝廷申奏告急,清廷朝野震惊,为防北伐军北进京师,清帝急忙宣布北京戒严,并于五月十八日在北京成立京城巡防处,统一调遣北方各省抽调的清军对北伐军进行堵剿,并负责筹划清军所需军械粮饷及探查北伐军的活动等。这方面的史料,在我馆所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五辑中曾有较集中的辑录,近在馆藏兵部——陆军部及户部——度支部档案中,又陆续发现部分有关史料,现予刊布。因文件较长,拟分两次发完,上部分反映清军追剿北伐军的情形,下部分为清政府筹解军饷的内容,可供研究太平天国史参考。  相似文献   
40.
冯国璋为近代史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他本人造呈的履历清册予以刊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