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当前,我国高校建设的中国特色现代书院主要有内嵌型书院、融合型书院、平台型书院三类。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高校层面应明确书院定位、内涵和职能,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书院管理制度创新,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中心深化书院制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3.
在线知识共享是数字时代个体发展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是未来知识社会的核心成员,探索影响其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对促进研究生公平地享受数字红利,为建设数字中国作出贡献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已有文献缺少对该主题的关注。本研究从社会结构性和个体能动性两个层面出发,探究了导致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差异化的原因。对501位在读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1)不是所有研究生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社会结构性因素(性别、学校类型、城乡所在地、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与在线知识共享数量相比,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在线知识共享质量的影响更大。(2)个体能动性因素(信息素养)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同样具有显著影响。与在线知识共享质量相比,个体能动性因素对在线知识共享数量的影响更大。(3)存在互联网情境下的马太效应。社会结构性因素对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部分影响通过个体能动性因素间接产生。社会结构性因素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这鼓励了他们更加积极和高质量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2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标准?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最近,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以较为充实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没有约定俗成的固定标准,各国对大学的评价体系差异很大。”课题组组长刘念才教授说。尽管如此,深入分析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25.
小卫星     
说到卫星,你的头脑中可能马上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你可能从未听说过可以托在手上的卫星。但是,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研制小卫星,在空间飞行的小卫星已达300多颗。其实,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一颗小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  相似文献   
26.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27.
[目的/意义]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社会面临着数据科学专门人才和具备数据素养的其他人才的巨大缺口,而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锻炼相关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阶段.美国一流大学本科阶段的数据科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早,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学校官网信息、美国官方报告和相应文献,对美国多所一流大学实...  相似文献   
28.
当前我国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而产学研协同不足是导致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原因之一。尽管政府和学界均认可产学研融合对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对产学研融合对个人和团队科研影响力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在对斯坦福大学图灵奖得主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RISC-V科研项目团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发现,制度环境因素,包括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集群、重大产业贡献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以及个人与团队贡献互嵌的科研团队管理模式,通过作用于个体行为意愿,强化产学研合作实际行为,在个人和团队科研影响力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激发我国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的实践行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以“香山”技术攻关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一手实证资料的分析发现,研究生在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的机理,呈现出外部环境与个体发展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呼应了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生的精神品质是其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内生动力;变革型领导行为所形成的微观系统,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活力;“香山”团队作为中间系统,为研究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产教融合代际传承所形成的外层系统,凝聚起研究生敢闯能拼的技术后援;国家战略需求所形成的宏观系统,唤起研究生的家国情怀;本研贯通、科教融合所形成的时间系统,夯实了研究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部署,并特别强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追溯了科教融合的源起和发展,分析了世界范围内跨组织科教融合的 3 种具体表现形式,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制度逻辑和主要特征,最后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