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丽 《广西教育》2011,(30):50-52
论述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过构建"产品导向、项目递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岗位群,确定岗位能力,重构"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岗位能力达到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相似文献   
32.
叶丽 《中小学电教》2011,(9):146-146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课堂生命力与活力的有效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日趋重要的辅导手段,它直观、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语文是一门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传统语文课程长期采用"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这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行为不仅造成课程实践的单调性和机械性,让教学关系显得紧张、了无生气,而且有力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语文工具性难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教育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由此逐步显现应有的生机活力。广大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不断引领语文知识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34.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始终坚持和美教育理念,以培养"谦、信、善"的和美学子为目标。多年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心育文化,彰显了和美心育的特色与风采。一、建立个人档案机制,开展心理预防保健工作我校把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问卷测试,通过对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测量,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5.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中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在于引导 笔者根据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6.
37.
文章就小学生“说话难”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归结出让学生“开口”的四个步骤,即想说、敢说、爱说、会说,以此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8.
教辅乱象     
【本期话题】教辅乱象家长参与,学校把关,自愿适度使用才是教辅应有生态【话题背景】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等四部门今年2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重申: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  相似文献   
39.
叶丽 《学子》2013,(11):39-40
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得意得言又得法"且充满情趣,教师就得心甘情愿地"让学"于学生,让自己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在备课的时候,要切实地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学要由"为教师好教而设计"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因为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每当我们轻轻打开课本,就宛如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这  相似文献   
40.
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惟一宗旨。因此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努力实现群众利益 ,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