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爱兵如子,为士卒吮疽的团队精神深得后世景仰并成为楷模.  相似文献   
72.
孙子,原名孙武,生活年代在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470年,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孙子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流派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练兵有道 因齐国内乱不止,孙子离开齐国去往吴国,潜心研究兵法.孙子结识了因遭迫害逃往吴国的楚人伍子胥.  相似文献   
73.
叶建华 《职业圈》2012,(22):32-33
赵武灵王,名赵雍,赵肃侯之子,生活期间在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赵武灵王在位时,冲破守旧派阻力,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监制秦国,是一位勇于创新、影响历史的君王。  相似文献   
74.
叶建华 《职业圈》2012,(19):30-31
叔孙通,又名叔孙何,鲁地薛邑。西汉初期儒家学者,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 秦朝时叔孙通曾以文章博学被征召,因其察颜菩辩而得到秦二世厚待。陈胜、吴广起义后,叔孙通离开都城,到薛地归从项梁。项梁在定陶战败后,叔孙通又投归了楚怀王熊心。楚怀王被立为义帝,迁徙到长沙,叔孙通被留下来事奉项羽。汉二年,刘邦进攻彭城,叔孙通便投降了汉王。  相似文献   
75.
建筑遗产经历了漫长的时空变迁,在对其价值认知过程中,要结合其形成背景和历史风貌,做到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历史风貌.结合清·绥远将军衙署的保护规划,寻求一种重视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以达到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建华 《图书馆论坛》2005,25(4):205-206,156
结合深圳市基础教育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指出了对师范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7.
隔震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变形主要集中于隔震层,可大幅延长周期并增加系统有效阻尼比,藉而降低结构物所受地震力。以隔震桥梁的分析方法为主体,针对其提出具体做法与部分改良要点,建构隔震桥梁考虑桥体柔性与韧性的等值静力分析程序,探讨隔震器使用的最大韧性比限制,以期提升设计效益。  相似文献   
78.
根据会仙观玉皇殿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遗存的概况,在现场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残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保护的角度有效地制定出对会仙观玉皇殿进行修缮的方案,实践证明此方案达到了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多媒体教室建设是学校的重要支出项目,笔者根据对多媒体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多年的政府采购评标经验,就如何在目前政府采购的模式下设计与时俱进的招标方案,最终购得满意的多媒体设备,提供给有关学校以借鉴。  相似文献   
80.
刘厚忠是作家黎汝清的长篇力作《皖南事变》中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小说描写这一人物的笔墨并不多,但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其思想性格是典型的,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其命运的悲剧结局是令人思索的.研究探讨这一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及其根源,对于认识和评价这个人物本身,对于思考和发现人生的某些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我追求哲理色彩和思辨色彩,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也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更重要的是启迪人的心智,引起人们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刘厚忠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从他身上,也能体现出作家的这一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