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481篇
科学研究   30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2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谢峰 《考试周刊》2014,(18):120-121
<正>一、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途径1.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病毒的特点当今多媒体教室电脑病毒利用文件下载、浏览、即时通信工具共享及系统弱口令,在网络中传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网络病毒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问题。目前,公共多媒体教室电脑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电脑病毒除了具有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共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传染速度快。在单机环境下,病毒只能通过软盘或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计算机,而在局  相似文献   
142.
夏侯俊峰 《考试周刊》2014,(98):189-189
<正>开国总理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江泽民同志指出: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通过"创建周恩来班"让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如今我们更需要周恩来精神,它应该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行为指南。在"周恩来班级"创建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43.
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文章主要从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方面阐述和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的基本特点,为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4.
正李海又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了,英语老师气呼呼地把他交给了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地望着李海。但是,徐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用一种舒缓亲切的语气说:"李海,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徐老师微笑着,轻声细语地讲述着,"很多年前,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耍弄小聪明的孩子,他特别讨厌考试,遇到考试,他的独门暗器就是作弊。"李海渐渐抬起头。很明显,他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次普通的语文测验。语文老师照例将试卷发下来后,便站在讲台上看大家答卷。一道阅读分析题难住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148.
多年来.各地高考命题人员对于试题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进行了不懈的探求,令人耳目一新的.试题不断涌现。2014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6题大胆突破了同类试题的内容结构,体现了命题人员的新追求,反映了高考试题演变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49.
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转喻的发展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认知方式的转变。心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情感的发源地和精神活动的中心,英汉语中有关"心"的表达都异常丰富。该文以"心"为研究对象,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分析英汉语中"心"的惯用表达方式和概念转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