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散思维的特性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在思维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拓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所谓空间拓展,即对思维对象进行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所谓时间的延伸,则指对思维对象进行时间上的二维思考,即一方面面向过去,回溯引起现实结果的多种原因;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测对象发展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校扩招日盛,纷纷增设新闻专业,法商类大学亦是如此。然而很多高校在开办新闻专业时片面跟风,不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和实践的需要,结果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笔者认为,未来的新闻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即不单纯学习新闻传播的专业课程,对法律、经济等课程也应给予充  相似文献   
14.
吴献举 《新闻窗》2006,(5):25-26
新闻媒体与报道对象之间的侵权纠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媒体报道与公民、法人人格权之间的纠纷;另一类是媒体批评报道与国家机关所谓的名誉权之间的冲突。法院在审理这两类案件时,除少数涉及刑法的之外,适用的都是民法,特别是后一类案件,由于媒体在举证方面的不利地位,绝大部分以败诉告终。这不仅挫伤了媒体对国家机关监督的积极性,而且助长了一些公共权力机关的违法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重新审视媒体批评报道与国家机关名誉权冲突的性质及法律适用.通过积极推进宪法司法化,保护媒体对国家机关的批评报道权,促进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某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顾新闻事实,试图通过夸大或扭曲新闻事实的标题追求轰动效应,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标题断章取义。一、标题断章取义的主要表现在实践中,新闻标题的断章取义主要表现为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部分要素作标题,省掉这些要素中的限定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吴献举 《新闻界》2007,(6):140-141
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传统意义上守门人的角色不存在,因此博客网站对博客作者发表的文字图片的控制能力较弱,其在博客侵权事件中只起着间接作用.但博客网站应履行提示、监管、协助、权利救济等义务,否则会导致与博客作者共同侵权,因此而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博客的兴起,因博客所引发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仅2006年,与博客名誉侵权相关的诉讼就有多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该案已于当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然而,有些学者就博客名誉侵权纠纷中博客网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博客侵害名誉权真正的被告应当是博客的作者,而不是博客网。①笔者认为,虽然博客作者在博客侵权中应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博客的匿名性,使得博客作者难觅踪迹,而博客网作为博客的管理者和载体,在博客侵权案中是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