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宋华 《中学生英语》2013,(Z1):33-35
高中英语的学习是在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过程。新一轮课改和高中英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阅读考查学生捕捉时代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情感价值观;更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个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应试成绩的技巧。  相似文献   
42.
43.
本文通过充分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现象一灌输式思考进行了探究,存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如何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对策,以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避免教师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被动灌输式思考。促进学士息维参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44.
随着第七个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认证认可工作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社会影响日益提升。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认可工作围绕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质检工作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发展认证认可,努力提升认证执法形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45.
宋华 《现代语文》2010,(8):54-55
语文是一门言语理性化的学科。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是必要的基础知识与言语技能,以及学生个体健康的心理特征。在这几方面中,言语技能的形成又是首要的能力,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表情达意的形式和工具。典范文章的语言如同音乐的“弦外有音”。语文教学就需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6.
47.
目前,高校篮球教练员主要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以中青年、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人员为主,存在运动经历少,执教时间短,科研水平有限,训练积极性和科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建议:(1)完善岗位培训、业绩评估、奖惩等政策制度;(2)出台培训、交流、鼓励自学、优先外派深造等措施;(3)鼓励教练员积极投身高层次科研活动;(4)完善教练员岗位设置,弥补现有人员能力水平的不足,引导在职篮球教练员主动自觉地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48.
试论<学记>中教学原则理论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教育的专,它对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善喻,因势利导,藏息相辅等方面的论述对我国目前各类教育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阐述和分析,意义在启发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对高职教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当前,在生物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诸多项能力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虽能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生物学上的概念、原理解释、说明一些生物学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都不清、道不明,词不达意。从平常练习和高中会者阅卷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分析说明题得分率很低,这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各种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精练的回答。学生们也常说:“心里…  相似文献   
50.
在认识的源泉问题上 ,现行高二《思想政治》(下册 )有两处不同的提法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3 ) ,也就是说 ,认识来源于认识对象 ,即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P1 1 0、1 1 2 )。对上述两种提法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实践不是认识产生的源泉 ,而是认识产生的途径 ,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才是认识产生的源泉。对此问题 ,笔者认为有两点需作进一步探讨。第一 ,“认识来源于对象”与“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两种提法是否相矛盾 ?是否承认了认识来源于对象 ,就必然要否定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