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会话网络结构,探究微信群内部网络结构特征、角色类型以及相互关系对认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与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真实微信群中的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成员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强度作为边权重构建行为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的统计特征、核心成员识别、信息交流行为等进行分析,并设计基于数量、黏度和位置的微信群用户影响力计算模型。[结果/结论]微信群中成员发言数近似服从分段幂律分布,其幂律指数与成员活跃度成正比关系;仅依赖发言数和发言分布时间无法反映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与中心性、个体网络特征等指标存在不一致;微信群内的信息交流更多是一种"有限度"和"碎片化"的交流,而群间的信息流动则表现为逐级过滤、舆情风险逐级削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编委团队通常由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学者组合而成,不仅对学术期刊的发文内容以及发文质量进行把关,而且对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政策方针、发展方向有较大的话语权。本文旨在揭示学术期刊编委团队的变化给所在期刊发文特征带来的影响。[方法/过程]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的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SIST)和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IP&M)为例,从期刊主题演化和影响因子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主编更换时间点作为窗口划分节点,利用LDA模型从主编和编委调整前后的文章标题和摘要信息中提取主题,引入信息学模型对主题多样性进行论证,分析两本学术期刊编委团队变化对期刊主题演化的影响。此外,获取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并对比编委团队更换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团队变化对于期刊的发展产生的显著作用,也对图书情报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近年来在选题和方向上的坚守与突破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现代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范式和必然趋势,探究跨学科领域中学科的发展模式与演化路径,对于揭示跨学科领域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眼动追踪(Eye Tracking,ET)领域为例,对文献引文关系进行提取与学科标注,构建文献和学科层面的引文关系网络;计算各学科的他引比率、他被引比率和普赖斯指数,从宏观层面分析ET领域中主要学科的跨学科发展模式;考察不同阶段内部及不同阶段之间的学科引证关系,探究不同阶段各学科在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系结构与角色演变;基于引文的中介中心度识别连接不同学科关系的重要文献,考察重要文献、高被引文献以及参考文献之间的引文关系,从微观层面揭示ET领域发展的具体演化路径。[结果/结论] ET领域发展经历潜伏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呈现独立型、交叉型和学习型三种学科发展模式;各学科之间的引证关系随阶段变化逐渐紧密且分布逐渐均匀,神经学、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在跨学科发展和知识输出方面处于核心地位;ET领域纵向发展表现为独立型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横向发展表现为3种类型学科的深度融合,并呈现出"独立-线性-网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据画像构建当前已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对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画像基础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提炼与总结,可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体系并指导数据画像应用。[方法/过程]在对现有数据画像实践与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基础上,对数据画像发展、概念、本质特征与分类、实现路径与通用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数据画像法律问题及标准体系建设等研究方向提出展望。[结果/结论]数据画像是对客体对象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的系统性工程,其本质是获得客体情报,其来自计算机科学、图馆书学情报学等领域对用户数据画像、城市数据画像等主题的探索。当前学界对用户画像等概念及其来源的认识仍然较为混乱,对数据画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当前数据画像的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用户画像,逐渐向城市画像、实体画像等客体发展。数据画像的基本路径包含4个部分,且呈现方式不固定,包含表格、词云等多种呈现方式。[局限]对数据画像众多技术方法实现细节的分析总结不够。  相似文献   
15.
政府科技新闻已成为发布与推广科技政策、传播与扩散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当前中国政策研究主要关注科技政策文本数据,对科技新闻这一载体在科技政策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关注较少。结合科技政策扩散过程的复杂性与科技新闻的时效性、简明性、广泛性等特征,本文试图挖掘并分析政府科技新闻在科技政策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规律。首先,利用抽样与数据爬取方法采集并建立科技新闻数据集;其次,利用人工编码和文本挖掘方法识别出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并结合政策实施过程要素构建主题关联理论框架;最后,从扩散强度、扩散广度、扩散爆发与扩散分布四个维度研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新闻时空扩散过程和特征。科技新闻主题与科技政策主题扩散特征具有一致性;科技新闻政策扩散作用特征凸显,不仅能即时而全面地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而且能简洁而动态地反映科技部与各个省市贯彻落实科技政策的侧重点及其关联事件的影响。同时,本文提出的科技新闻主题识别与时空扩散分析方案具有通用性,能够弥补基于政策文本数据研究政策扩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的分类算法针对特性迥异的语料数据进行分类,其分类效果往往不同。通过研究分类算法针对专门语料库与自建语料库分类效果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提出一种提高分类性能的新途径。从不同语料库的自动分类对比入手,定义类别聚类密度、类别复杂度、类别清晰度三个指标对语料库信息进行度量,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三个指标与分类性能的关系,得出语料的各项指标对不同分类算法分类性能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一种基于类别清晰度的交叠类文本分类方法以验证指标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三个指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分类算法的分类性能。语料类别的聚类密度越高,复杂度越低,类别清晰度越高,其表现出的分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表情符号是当下社交媒体信息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对其使用差异及不同语境下表情语义进行研究对非正式信息交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微信群实际会话数据为数据来源,设计表情符号提取器获得微信群会话样本中表情符号使用数据,据此对用户信息交流中表情符号使用行为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不同类型微信群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微信用户表情符号的使用差异、表情符号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及使用规律等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同类型微信群的消息类型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人群的表情符号使用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表情符号在不同的对话样本下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微信群中表情符号的使用符合幂律分布规律,等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从知识主体吸收知识的认知视角出发,研究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基于科研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过程模型。[方法/过程] 考虑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获取知识的空间结构和认知特征,基于对数透视法则将网络中实际的知识物理分布转换为知识主体自身的认知空间;在分析知识吸收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知识动态增长的流动模式构建知识增长函数,并从效率和公平相匹配角度界定知识增长的绩效。[结果/结论] 科研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增长绩效受网络结构随机化程度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知识主体具备适度的知识传播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网络中最优的知识累积效应;主体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受对数法则的约束,且随着其认知半径的增大,网络的知识增长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共现分析的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网络,更加贴近回答李普曼所说的“我们脑海中的图景”,但该方法只能体现议程网络中关键词间的显性关系。本文提出通过基于上下文语义的word2vec模型,测度网络议程设置中关键词隐性关系的研究方法。以“红黄蓝事件”为例,揭示党媒、都市类媒体、商业媒体、知乎意见领袖以及公众的议程网络及其相似度。研究发现,知乎意见领袖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程度最大,其议程主要是对事件背后因果关系的梳理以及对策建议的提供。在媒体方面,党媒和都市类媒体报道基本一致,且二者对公众的影响均高于商业媒体。本研究是对现有网络议程设置研究的补充,对议程设置的本土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图书、期刊论文等数字文献文本特征较少而导致特征向量语义表达不够准确、分类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语义扩展的数字文献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TF-IDF方法获取对数字文献文本表示能力较强、具有较高TF-IDF值的核心特征词;其次分别借助知网(Hownet)语义词典以及开放知识库维基百科(Wikipedia)对核心特征词集进行语义概念的扩展,以构建维度较低、语义丰富的概念向量空间;最后采用MaxEnt、SVM等多种算法构造分类器实现对数字文献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基于特征选择的短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短文本特征的语义扩展,提高数字文献分类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