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张之晔 《钓鱼》2008,(5):18-19
没鱼咬钩就使劲打窝,结果是鱼来了只吃诱饵不咬钩—传统钓鱼好犯的毛病在台钓衍生了一种新的烦恼—遭遇小鱼"封锁"。水库湖泊有两个极端,大鱼大得离奇,小鱼多得出奇,台钓取中庸之道,擒大拿小,格杀勿论,钓饵就不仅是大小有致,还应该把握鱼的咬钩趋势,做到软硬有别。  相似文献   
22.
张之晔 《钓鱼》2004,(10):23-23
从4月17日到5月10日.笔者一路采访观察了福建泉州、福州、浙江苍南、长兴、江苏无锡、常熟、昆山、句客等地的钓鱼比赛和大众钓鱼情况,发现从城市到乡村,滋生池钓的悬坠钓法(包括竿长、线组结构,用饵和操作方法)至少有十种版式,池塘、河道、溪流和湖泊、水库.不同水域在于线配置,钓饵炮制,竿线运用,浮标调整和抛钩提竿上体现着不同的地方特色;又因环境、气候不同而在同一对象鱼身上折射着不同的个性和追求。  相似文献   
23.
张之晔  许方 《钓鱼》2007,(8X):18-19
不喂饲料,听由鱼自然生长的水库主要放养鲢、鳙、草、青、鲫、鳊。江苏句容、金坛、溧阳这一片,大大小小的水库有100多个,鱼情基本如此。因为往上游的路不好走,可供选择的钓位只有大坝和两侧山坡比较平坦的地段,所以台钓用5.4和4.5米竿抛钩是到达不了水库底部的,即使探底4~5米也是钓斜坡。  相似文献   
24.
张之晔 《钓鱼》2013,(22):24-25
蚯蚓用作钓饵历史悠久,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腥膻味重,啥鱼都吃;大小合适,持钩性强;取之方便,装钩简单;蠕动活饵,能逗能守。缺点是不卫生,有破坏生态之嫌,所以竞技钓鱼禁止用虫饵,包括红虫、蛆、米蛀虫。不过人工养殖,成了商品饵的蚯蚓就不在此例了。商品饵出现后有了"蚯蚓鲫""红虫鲫",将加工后的蚯蚓粉、红虫粉、鱼粉、虾粉添加到以米豆麦黍薯为主要原料的鱼饵中就有了腥饵、腥膻饵和腥香饵。然而粉状饵与鲜活的蚯蚓是两回事,有味无形,没有体液,不再蠕动的蚯蚓饵与其他商品饵毫无  相似文献   
25.
张之晔 《钓鱼》2012,(19):22-23
本篇文章为全文四篇中的第三篇,在接着上篇文章讲到关于小药的用量把握之后,这次主要讲述小药,悠着点用!  相似文献   
26.
张之晔 《钓鱼》2008,(11):22-23
钓饵非腥即香,但水库、湖泊鱼种杂,密度低,而且鱼的食性也杂,还因为自然饵料的季节性更替具有贪腥嗜香的变化,其中有些规律被钓鱼人掌握了,如鲫鱼秋贪香冬嗜腥,鲤鱼凉爽吃香天热吃腥等等。不过也有不可捉摸的,比如草鱼不吃草,吃油葫芦;青鱼不食螺蛳,吃红薯……腥香型鱼饵的出现或许就是瞅准了这一点。然而群起并标榜着“环保”、“绿色”、“自然”的鱼饵却感动不了钓鱼人,原因除了品牌影响,恐怕与腥的成分、所占比重有关。  相似文献   
27.
求教钓黄颡     
张之晔 《钓鱼》2014,(8):29-30
随着各种新钓具、新技术的盛行,曾经许多难解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但钓界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水情鱼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2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电商平台的挤压,实体书店经营遭遇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以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十点书店以精准的顾客定位和商业愿景线上线下融通发展,打造复合业态文化空间,营造"人性尺度"消费环境,重视员工"知本"价值等经营特点站稳了脚跟,其经营之道为当下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9.
张之晔 《钓鱼》2006,(6):34-34
《钓鱼》杂志有28位技术顾问,说集中了中国钓鱼精英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其中有两位出了光碟,程宁和丛杰。有几位写过文章,如王永贵、何蔚蓝、化绍新、邓刚、徐银舟、朱家明、刘树森等,但出书的只有一位——朱家明。不过,现在看来已不新鲜了,那是199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台湾钓法奥秘》。从1989年算起,“台钓”进入大陆已17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17年来不仅东峻弟子,就是老鬼、海狮培训出来的学员早已离经叛道,把东峻版的“台钓”升级了不知几个版本,所以现在不称“台钓”,叫悬坠钓法了。把朱家明、王长工编著的这本《悬坠一点通…  相似文献   
30.
30年前,我刚刚钓鱼的时候喜欢用弓形钩,因为它硬,飞鱼不会拉直,不管钓什么鱼都用它。当时只知道用蚯蚓做饵,钩柄长一点装饵方便。后来用面团、香干和煮熟后切成块的红薯做钓饵,钩柄长了露出一大截,鱼咬钩变得非常谨慎。于是用这类钓饵的时候就换了钩柄较短的丸形钩,但钩柄短了也有麻烦,鱼吸饵将钩吞得很深,摘钩像给鱼动手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注意到钩形的选择与跑鱼、掉鱼、鱼飞起后半途脱钩是有联系的,可是那时候可供选择的鱼钩不多,惟一能做的就是把现成的鱼钩在火上烧红后用钳子将它重新整形,再通过淬火恢复它的硬度。本来是根据钓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